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并非是人民币汇率实现完全自由浮动的最佳时机。未来5~10年外部挑战和严峻环境将持续存在,而内部动力转换和结构转型正处在关键阶段,我国有必要在相关经济领域保持政策和管理的主动性和可控性,而汇率政策毫无疑问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尤其应该看到,当前一系列相关和配套的基础和条件尚未形成和尚欠完善。利率市场化正处在攻坚阶段,最终完成仍需假以时日,而汇率市场化与利率市场化通常是协同推进;资本和金融账户可兑换的关键项目仍有一定管制,复杂国际环境下审慎管理还需要加强;在市场真实需求释放欠充分条件下,又何谈汇率的完全自由浮动;外汇市场有待进一步开放,市场参与者结构欠多元通常容易形成汇率单边走势;目前汇率中间价波幅依然较小,迅速实现完全自由浮动,步子明显跨得太大,等等。
未来一个时期,我国仍应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逐步扩大汇率弹性,与其他相关改革开放举措同步协调推进,最终实现汇率自由浮动目标。
(作者系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金融分析师鄂永健、高级研究员孙长华对此文亦有贡献)
“莫看江面平如镜,要看水底万丈深。”随着全球经济重心日益变化,“望美元而动”并不具有永续的必然性。 汇改以来,人民币初步实现了与美元的脱钩,2017年至今两者名义有效汇率的相关性已降至5.7%
央行对人民币汇率的调控目标在于缓解交易上的羊群效应和逆周期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这意味着人民币汇率需要保持在一定的关键点位之上,从目前来看,7很大概率就是这一关键关口。
8月2日,离岸人民币兑美元跌破6.86关口,日内跌超350点。在岸人民币兑美元也跌破6.84关口,较前日夜盘收盘跌200点。 “6.7”,“6.8”关口先后失守,过去数月人民币发生阶段性贬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