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风险不容小觑,但教科书中的危机并未如期而至,可能与中国危机以来创新货币政策实践操作联系紧密。
例如,与大多数国家货币政策单一目标制不同,中国货币政策有六大目标,有一定的灵活性;中国并未默守“不可能三角”理论,选择资本项目有限开放、汇率有管理浮动和货币政策一定程度上自主独立的中间状态;以及创新货币政策框架转型,通过SLF、MLF、PLS等流动性工具,一方面支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另一方面,通过短期利率走廊+中期指引,引导中国货币政策框架逐步向价格型调控转型;以及协调推进利率、汇率和资本项目可兑换,而非在上述改革推进上有明确的先后顺序等。
综上表明,中国在应对危机方面有一定的独特性,很多甚至有不同于传统理论之处。当前中国应对危机的实践很多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并竞相效仿,经济学理论也在相应的做出改变。而探寻上述三个开放性问题的答案在笔者看来,也是危机留给经济学者的宝贵财富,值得持续深入的研究。(作者系瑞穗证券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
第一财经获授权转载自“沈建光博士宏观研究”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