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经济日报:理性对待新事物,完全取缔虚拟货币交易仍难以实现

2017-09-25 08:56:42    李华林/经济日报  参与评论()人

几乎在一夜之间,以比特币、以太币为代表的虚拟货币经历了冰火两重天。

之前,虚拟货币交易还是一片火热。前不久,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风险提示,指出比特币等所谓虚拟货币缺乏明确的价值基础,市场投机气氛浓厚。近期,随着虚拟货币交易平台的关停,市场跌入冰点。

有专家指出,虚拟货币并非货币当局发行的法定货币,价格暴涨暴跌乱象丛生,若不加以规范,或将扰乱正常的金融市场秩序,给投资者带来损失。

随着多家虚拟货币交易平台交易业务画上休止符,国内各类虚拟货币价格应声大跌。比特币、莱特币跌幅均超过20%,比特币价格更一度探底16000元,较9月初32500元的历史高位下跌一半多。

在此之前,比特币几年间不断跳涨,尤其是今年4月份以来,从6000多元一路震荡上行,在7月份最高达到3万元。相较于2009年刚面世时的价值,已经上涨了500万倍。

在比特币带动下,一大波虚拟货币纷纷上涨。据数字货币交易平台火币网数据显示,自今年8月份以来,比特币单月涨幅高达59%,莱特币涨幅达45.6%,以太坊涨幅达88.2%。此外,狗狗币、维理币、世界币、幸运币等五花八门的虚拟货币同样跟风轮涨。

与此同时,ICO融资也呈现爆发式增长。ICO即代币发行融资,是指融资主体通过代币的违规发售、流通,向投资者筹集比特币、以太币等虚拟货币,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伴随区块链技术的进步,ICO融资门槛逐步降低。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已完成的ICO项目共计65个,累计融资规模26.16亿元,累计参与人次达10.5万。

从一个原本只被小众专业人士青睐的虚拟商品,到成为普通大众争相投资的对象,大量完全不了解区块链技术、不具备风险承受能力的散户蜂拥而至,幻想一夜暴富。“高收益背后是高风险,虚拟货币投资领域监管尚不完善,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影响价格波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说。

需求被快速放大

ICO无疑是虚拟货币价格巨幅波动的最大推手之一。由于比特币等虚拟货币是ICO的主要支付手段,伴随ICO的火爆,对虚拟货币的需求被快速放大。董希淼说,目前大部分ICO项目并非真正融资,一些传销、诈骗组织也乘虚而入,从事非法集资和金融诈骗,催生泡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