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供给的调整,应该是投资者风险意识来主导的,发挥用脚投票的功能,进行市场化自主选择。但是长期以来人们都不太讲这个道理,IPO被一次又一次当做调控工具。”左小蕾说,目前对注册制改革的理解也存在误解,伦敦、香港、新加坡等市场都不施行注册制,但是又不能认为他们的股票发行不是市场化,建议投资者对注册制要更加清楚的理解。
上市公司要主动调整
左小蕾认为,上市公司表现一般,最根本的还是经营问题。
“比如阿里巴巴、腾讯,这都是世界数一数二市值的大公司,但它们不在我们境内的市场上,而他们可能是贡献较多经济成长的主体。”左小蕾说,调研发现,创新领域内的教育类、软件类公司,从税收角度能够看到它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非常大,但是并没有在A股上市。
她建议,上市公司应该在主营业务上多下功夫,在创新、升级、技术进步上要永远存在动力。但是目前上市公司在这方面花的工夫都不太够,“概念”还是太多。
“我曾经跟着投资人去美国考察,发现一家公司未来价值确实不错,但是还处在技术转换过程中,至少三五年技术才能够成熟。但是投资人说,可以投资。因为他有一个上市公司,把这个新概念放进去,公司就是创新概念,股价就能上涨,然后就可以套现。”她说,上市公司如果搞虚假重组,进行纯粹资本运作式的借壳上市,这都是不利于上市公司成长的。
她认为,市场经济当中企业要想做好,需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要有利润导向的淘汰机制,当利润没有的时候,一定要自我淘汰,否则就要被动淘汰;二是要主动调整,不断进行动能转换。
“主动调整,才是生存之道。”左小蕾说,如果能够不断地进行结构调整,不断地动能转换,就可能成为一个行业里头的领头羊,如果不行,也要马上有自知之明,赶紧退出。
她建议,投资人也要发挥好自己用脚投票的作用,对市场进行监督。“一般的投资人应该是有风险偏好的划分,但是我们基本上没有。任何一个信息对所有人来说,大家对风险的评估都是一致的。”左小蕾说,我们的资本市场还不是经济意义上的“市场经济”。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