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产经频道首页 > 企业 > 正文

36岁美女“二代”接班350亿上市公司,“第一把火”就要破釜沉舟?

在大部分人看来,"企二代"接班是站在巨人肩膀上起飞,生在罗马自然可以不用再做牛马。他们的成长见证着父辈的白手起家,又因为父辈的努力享受到优越的生活环境和教育资源,尤其是大多数"企二代"们又都有这海外留学经历,年轻、创新、敢于突破、乐于接受新事物,是他们和"创一代"们最大的不同。

文|金融八卦女作者:椰椰

八妹说:

人生总会有遗漏,但是不要忘记"添加星标"哦!!!

···

A股又有一位80后"女二代"接班了。

5月底,A股涤纶长丝产业龙头"桐昆股份"召开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陈蕾被选举担任董事长一职,并出任桐昆集团总裁。早些时候,桐昆股份创始人、实际控制人,陈士良宣布于6月21日卸任集团董事长。

陈蕾是陈士良的女儿。这也意味着年仅 36 岁的 " 浙商女二代 " 正式接棒父亲打下的庞大商业帝国。

刚上任陈蕾动作不断,7月12日桐昆股份召开临时股东大会,通过了泰昆石化(印尼)有限公司印尼北加炼化一体化项目的议案。这一项目总投资高达86.24亿美元(约615亿人民币),值得注意的是,桐昆股份的净资产仅350亿,这次"出征印尼"可谓是押上了全部身家。

从流出的照片来看, 陈蕾气质温柔干净,这种拿家底去 ALL IN 的事情不知道她能否经得住考验。

▲陈蕾 / 图源:桐乡发布

近几年,我们能看到越来越多的"创一代"选择将自己的孩子推向台前,让他们熟悉家族企业的业务,在接班的"企二代"里就有不少女性。

3月7日,福布斯中国发布了2023"中国杰出商界女性100"榜单,其中有15位二代企业家上榜:娃哈哈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宗馥莉、碧桂园董事会主席杨惠妍、新希望六和董事长刘畅……上榜的她们近半数都是"80后"。

这些"80后女二代"能撑起父亲打下的江山吗?

/"女二代"基层磨炼十年才接手,

老公是副总裁/

今年36岁的陈蕾见证着桐昆股份的成长。

桐昆股份的前身桐乡县化学纤维厂,1990年陈士良临危受命接手了这个连年效益在浙江省排行倒数第一的纤维厂。

在陈蕾的记忆里,父亲陈士良一直是一位"拼命三郎",她很少在家能见到父亲的身影:

"小时候,父亲真的特别特别忙。遇上车间技改常常要忙到凌晨三四点才回来,睡不过两三个小时,匆匆扒口早饭,又出门上班去了。"

在陈蕾12岁那年,桐昆完成股份制改造,从一个濒临破产的小厂子变成市值千亿的桐昆集团,父亲在家里会有意无意地和陈蕾聊起企业的发展,偶尔也会带着陈蕾去厂子参观。

父辈创业时的艰辛、车间工人的辛苦劳作、父亲对未来规划的美好蓝图,陈蕾都看在眼里。

因此陈蕾也明白,接班是她命中注定的事情。

高中毕业后,陈士良决定送女儿出国念书。

和所有"二代"们一样,陈蕾也有不想接班的"叛逆期"。起初,陈蕾想学建筑设计,但在家人的建议和自己深思熟虑后,最终还是决定为了接班学习管理类专业。

2010年,陈蕾从英国帝国理工大学毕业,获风险管理和金融工程专业硕士学位。

归国后的陈蕾并没有直接进入公司的管理层,反而先去基层积累经验。她入职桐昆后的第一个工作岗位是仓库管理员。

"先是成品后是五金,每天面对的就是入库、出库等数据。"陈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谈起自己的职场经历,仓库、车间、财务,陈蕾在桐昆很多岗位任职过。

在陈蕾看来,每一次岗位的变动都是她熟悉、了解企业运作的途径,"我其实还挺享受这个过程的"。

在熟悉完桐昆的基础岗位后,为了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陈蕾又去香港的分公司就职,再一次 " 从零开始 "。

在香港,没有人知道陈蕾的来历,她和所有普通的打工人一样,赶着拥挤的地铁上下班、匆忙的解决完早饭就开始一天的工作、忙碌起来用一个三明治当早餐。

这段经历对陈蕾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香港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不仅给她带来高效率的工作习惯,还有雷厉风行的职场性格,对行业的高敏感度,还有更宽的国际战略视野。

磨炼十年,2020年,陈蕾再次回到桐昆总部,在父亲的授意下,陈蕾开始参与桐昆股份的管理层决策,先后担任董事长助理、副董事长等职务。

进入企业管理层后,陈蕾以智能制造作为桐昆变革的切入点,将数字化与化纤行业相结合,打造智能工厂 " 试验田 "。与联想集团成立浙江恒云智联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搭建工业互联网,将数据上传至云端,通过 " 桐昆云 " 实现对企业的多个厂区、车间、生产线实现异地管理。

▲图源:桐乡发布

为了接班,陈蕾也做足了准备。近几年,桐昆福分的对外的事物,大多由陈蕾出面,直至今年,陈蕾正式出任桐昆股份的董事长兼总裁。

桐昆股份管理层近些年正在走向年轻化,董事会成员大多都是"70后"。

仅有的两名"85后"是陈蕾和她丈夫。陈蕾于今年6月正式出任董事长兼总裁,其丈夫徐奇鹏也于今年5月31日升任桐昆副总裁。

徐奇鹏比陈蕾大一岁,本科毕业于英国纽卡斯尔大学,获市场营销专业学士学位。他曾在桐昆股份担任采购供应科二科科长、桐昆集团旗下浙江恒盛化纤总经理,2021年7月起任桐昆集团总裁助理。

此外,董事会还有两位"90后"沈祺超、陈晖。据资料显示,陈晖是陈蕾堂弟。

陈蕾接手的是一个商业帝国,对比当年父亲创业的艰难,有好的,也有更难的。

/父亲95亿身价来之不易,

股价跌一半公司收到警示函/

桐昆集团能有如今的规模,正是陈士良付出多年的心血。

1981 年,桐乡县的 5 个乡镇公社与桐乡县社队企业局一起联合筹建桐乡县化学纤维厂。高考失利的陈士良就成为化纤厂的第一批员工。

因为聪明、好学,工作努力,人又会来事儿,陈士良很快就得到领导的赏识。1984年,县里筹建凤鸣化纤厂,陈士良作为骨干被抽调到新厂。

1991年,时任桐乡凤鸣化纤厂副厂长的陈士良收到一纸调令,要他回到桐乡化纤厂担任厂长一职。

这时的桐乡化纤厂濒临破产,总资产不到 500 万元的化纤厂已经资不抵债近 100 万元。

这一年,陈士良28岁,接手桐乡化纤厂对他来说,更像是一场创业。新官上任三把火,陈士良的第一把火就是"转型"。

1992年,成为厂长仅一年的陈士良,三上江苏昆山、常熟引进三条年产值超1000吨的涤纶生产线,不仅完成从丙纶到涤纶的市场转型,第二年桐乡化纤厂更是实现产值6500万元,利税1000万元。

企业,活了。

为了纪念这段经历,陈士良将企业改名为"桐昆"。

1995 年,陈士良引进了彼时最先进的涤纶生产线,实现从常规纺向高速纺的升级,成为桐乡经济总量第一的企业。

1997年,桐昆又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迅速完成扩张,并成为国内涤纶长丝行业产量第一。

1999年,桐昆完成股份制改造,转型成为浙江桐昆化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这一年桐昆集团的年销售收入已突破10亿元。

此后的十多年,将桐昆集团扭亏为盈的陈士良不断扩大桐昆集团的商业版图。天眼查显示,桐昆集团对外投资二十多家企业,涉足制造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等5个行业,覆盖了酒店、房地产、化工、物流、新材料、PTA等多个领域。

▲图片来源:天眼查

2011年,陈士良带着总资产过100亿的桐昆股份在上交所敲钟挂牌,正式进军A股。在今年公布的《2022胡润中国500强》榜单上桐昆股份以345亿估值排名第397名,陈士良则以95亿元的身价,位列胡润榜单的第663名。

但是近两年受原油价格影响,陈士良留给女儿的并非一片繁华盛世。

2021年,桐昆股份全年净利润高达73亿元。但从去年7月开始,桐昆就转盈为亏,辛辛苦苦干一年,最后全年只挣了1.3亿元,同比下降98.26%。

今年以来,桐昆股份的经营依然不见起色。7月14日,桐昆股份公告数据显示,预计2023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9-1.3亿元,同比下滑94.35%-96.09%;扣非净利润200-4200万元,同比下滑98.14%-99.91%。

业绩下滑、利润缩水,资本也在逐步褪去。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公司股价上。

2019年初,桐昆股份的股价为8.76元/股。到了2021年2月18日涨至30.54元/股,同年月13日,股价跌至25.59元/股。今年7月17日收盘价为14.37元/股。

近两年,桐昆集团股价跌幅在50%左右。

屋漏偏逢连夜雨,7 月 12 日,证监会浙江监管局网站日前公示的文件显示,2023 年 1 月 31 日,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披露《2022 年年度业绩预减公告》,预计 2022 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3 亿元至 4.2 亿元。然而 2023 年 4 月 22 日,公司披露《2022 年年度报告》,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3 亿元。

因业绩预告相关信息披露不准确、更正不及时。浙江证监局决定对桐昆股份、陈士良、许金祥、周军、费妙奇分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督管理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此外,桐昆股份总负债居高不下,由 2021 年的 336 亿元上涨至 2022 年的 551.3 亿元。财报显示,2023 年一季度其总负债更是增至 573 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 62.4%。

此外,桐昆股份近年来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金额持续减少。2019年至2023年一季度,桐昆股份经营现金流净额分别为51.16亿元、33.47亿元、27.94亿元、10.73亿元、-22.93亿元,2020年至2022年连续三年下降。

多重压力下,陈蕾的责任任重道远。

此次进军印尼,根据协议,印尼项目按照合资计划,三家股东需出资26亿美元,再借贷60亿美元。但股权穿透后,桐昆在项目实际持股45.9%,占比最高,作为主要出资人,其必须拿出12亿美元资本金,以及对应承债27.5亿美元,合计总共需要承担285亿人民币。

上面也说过,桐昆股份的净资产仅350亿左右。这个项目对桐昆来说,更像是破釜沉舟的一个决策。

看样子,陈蕾接班后的日子,比她父亲当年轻松不了多少。

/"女二代"接盘有苦有甜,

生在罗马也可能活成牛马/

随着"创一代"们年岁渐长逐渐淡出商界,"企二代"们接手挑大梁,"企二代"们能不能守住家业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很多"女二代"。

娃哈哈公主宗馥莉,就是其中之一。

1982年,37岁的宗庆后老来得女,他给女儿取名馥莉。宗馥莉出生时,老宗还只是杭州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境算不上优渥,直到5年后,平凡的宗庆后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和陈蕾一样,宗馥莉也是见证着娃哈哈的成长,因此,她早早就知道自己是要接班的。于是14岁的宗馥莉独自远赴美国求学,一走就是8年。

22岁,宗馥莉学成归国,进入娃哈哈参与公司的经营,直到2021年底,出任副董事长兼总经理,成为名副其实的千亿家族继承人。

这 17 年间,宗馥莉为了让娃哈哈 " 年轻化 " 尝试过很多方法,又是推新品,又是出联名,又是搞美妆,甚至还在微商最红火的时候还浅浅试水又悄无声息的失败,扑腾许久但大众对宗馥莉最深的印象还是她 " 开除王力宏 " 事件。

宗馥莉虽然没能让娃哈哈变年轻,但也保持稳步增长。根据娃哈哈近几年财报显示,娃哈哈的净利润从2019年的164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98亿元,2021年的销售额为515亿,较2020年的440亿增幅不少。

尽管大家对宗馥莉的接班议论不同,但成立36年的娃哈哈至今没有上市,倘若娃哈哈上市,宗馥莉或许有可能成为中国新首富。毕竟当今中国首富钟睒睒的农夫山泉2021年的营收为296.9亿。

宗馥莉的接班可能中规中矩,但立白集团的陈丹霞却做得不错。

之前有网友组织了有一项评选:最不坑爹的富二代排名。其中,立白集团的千金陈丹霞排第七位,被网友称为"女中豪杰"。

▲陈丹霞

陈丹霞20岁不到就大学毕业,在澳留学时一边管理公司,一边上课学习,中途还谈下澳洲本土品牌格兰玛弗兰的合作,并引入国内市场。接班十多年,陈丹霞如今有多重身份:立白集团董事、澳希亚董事、高姿化妆品董事长、朝云集团董事长。

前两年赴港上市的朝云集团就是在陈丹霞主导下,从立白集团分拆出来第一个IPO的公司。

而立白家族的"女中豪杰"不只陈丹霞。妹妹陈丹娜是立白旗下主攻投资的立壹科技的董事长,姐姐陈丹丽在开辟了立白旗下的母婴产品线,并创立品牌"婴元素"。

不是所有接班的"女二代"们都能交出一份完美答卷,胡佳佳紧急接班如今已有7年,美邦却从服饰公司变成卖楼的"房地产"。

靠一句"不走寻常路"打天下的美特斯邦威,如今真的不走寻常路了。

2016年,有传言称美特斯邦威创始人周成建被带走调查,这时的美特斯邦威离开中国服饰行业首富宝座已有6年。

这时胡佳佳临危受命接手了美邦集团,为了力挽狂澜,她确实做了很多尝试:先是对美邦管理层大换血,然后又对美邦服饰的设计风格做出改变,最后喊出"回归主业"的口号在一二线城市开设不少旗舰店。

大刀阔斧的变革确实让美邦短暂回血。在连续亏损多年后,2018年美邦终于交出来一份扭亏为盈的成绩单,但"盈"的却是投资收益,而非主业服饰。

到了2020年,美邦的营收跌至38.19亿元,去年更是跌至14.39亿元。净利润更是惨不忍睹,连续三年净利润为:-8.594亿元、-4.016亿元和-8.228亿元,3年亏损20.84亿元。

如今的美邦更是频频卖楼回血,8个月三次卖楼,但也仅仅回笼资金6.2亿元,这对如今的美邦而言只是杯水车薪。

在大部分人看来,"企二代"接班是站在巨人肩膀上起飞,生在罗马自然可以不用再做牛马。

他们的成长见证着父辈的白手起家,又因为父辈的努力享受到优越的生活环境和教育资源,尤其是大多数"企二代"们又都有这海外留学经历,年轻、创新、敢于突破、乐于接受新事物,是他们和"创一代"们最大的不同。

但对于"企二代"而言,高起点并不意味着走捷径。如何在父辈创造的成绩下继续做出新高成为他们共同的难题,比起大江山,守江山或许要难的多。

更别提有些"企二代"接的是颗烫手山芋。

越来越多的"80后企二代"们走向台前,他们做出的成绩也各有不同,或许我们真的可以再等一等,不妨再给他们一点时间,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商业神话。

(责任编辑:卢其龙 CN070)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

    产业研究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