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以缺逼涨”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药价上涨过快?
陈金甫认为,药品涨价的首要原因,在于市场调节的机制还不充分。涨价药品多数具有市场容量小、竞争不充分的特点,往往临床必需,缺少替代,容易出现“以缺逼涨”的态势。
从2015年国家放开药品定价以来,除涉及公共安全的麻醉用药、精神药品等价格仍由政府定价,其他由市场自发形成。不过,中国药品市场的发展有一个逐步成熟的过程,市场机制也需要不断完善。
陈金甫透露,在过去的药品市场中,企业多、小散乱差,恶性竞争较为激烈;流通环节也多,利益错综复杂、层层加价,存在着不少进入壁垒。而这传导到价格上,就有一些怪象,如低价药企业生产供应积极性不高、大家买不到;而高价药卖得却很好。
就具体药品而言,一些药品或者是上游原料药生产环节高度集中,原料药分销的渠道容易被控制,出现垄断。一些小品种药品的生产具有特殊性,如必须符合有效性和安全性,有特殊的技术门槛和生产流程工艺的需要,短期内其他企业难以进入,或难以通过扩大生产及时增加供给。这种短缺必然会传导到价格上。
“加之客观存在的如人工成本投入增加、产品质量水平提高、环保投入增加等,也产生了合理成本的增支,对于历史价格低的药品影响较大。”陈金甫表示。
用市场机制来解决市场问题
一些药品涨价过快甚至断供,已经对日常用药产生了影响,应该如何治理呢?
对于已经出现的涨价,如扑尔敏过度涨价、硝酸甘油短缺等,国家医保局约谈敦促企业主动纠正。对于拒不纠正的,将采取公开曝光、中止挂网、失信惩戒等措施,“用市场机制来解决市场的问题”。同时,对原料药垄断等不正当竞争,有关部门已经采取措施立案调查。
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统一的医保信息系统。全国参保居民将使用全国统一的医保电子凭证,查询个人医保信息、医保参保关系转移接续、异地就医结算也将会更加的快捷方便。
将性价比低的药品列入医保负目录,不给予报销;或医保“灰目录”,仅对特定疾病予以报销。 专家建议,我国要抓好医保目录调整工作,做到科学有序渐进调整。医保目录动态调整可以采取定期和不定期两种机制。
6月12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陈金甫在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分论坛上表示,中国通过普遍的社会保险制度解决普遍医疗需求,这就像一个大网一样,把所有人的基本医疗都解决了
8月20日,国家医保局召开媒体吹风会,介绍国家医保局会同有关部门对《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以下简称药品目录)进行动态调整的情况。
8月20日,国家医保局、人社部正式公布新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正式公布了将于2020年1月1日起实施的,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常规准入部分的药品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