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1948年的真实物价
那么,历史上民国1948年的真实物价究竟是如何呢?
原《文史参考》(现已更名为《国家人文历史》)2011年第23期刊载的《抗战胜利后国统区通货膨胀奇观》一文介绍,
“内战打到1948年下半年,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已然是处处被动,战场的失利,使政府的信用濒临破产。法币的发行如脱缰野马,一发不可收拾。法币的发行量由抗战胜利时的5万亿元快速上升至1948年8月的604万亿,造成了民间的恶性通货膨胀。有的造纸厂干脆以低面额的法币作为造纸的原料,比用其他纸成本还低。”

1948年7月29日,蒋介石在浙江莫干山召见翁文灏、王世杰、王云五等人,商讨币制改革案,以图重整经济,恢复经济秩序。8月19日,国民党政府通过币改方案,发行金圆券。


“军事上的失败和金融上的崩溃互为因果,通货进一步膨胀。由于无法解决财政问题,金圆券发行仅1个月后就发行到12亿元,至11月9日则增至19亿元,接近初订上限之数。”文章指出,“至1948年12月底,金圆券发行量增至81亿元。至1949年4月时增至5万亿;至6月更增至130万亿;比10个月前初发行时增加24万倍。金圆券钞票面额不断升高,最终出面值100万元的大钞,但仍不足以应付交易之需,各式买卖经常要以大捆钞票进行。5月,一石大米竟要4亿多金圆券。当时流行着这样的笑谈:‘在中国唯一仍然在全力开动的工业是印刷钞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