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大数据为城市“赋能” 智能化建设需解决三大问题

2018-09-20 09:53:47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在2018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关键词被多次提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目前,大数据、人工智能已双双上升为国家战略。而作为我国“十三五”重点发展领域的“智慧城市”,亦离不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推动。

上海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其对于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智能技术与产业发展高度重视。目前,上海市静安区已经被确定为上海唯一一个以大数据为主导产业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在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静安国际大数据主题论坛上,上海市静安区区长陆晓栋表示,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这将成为我们这座城市运行和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

大数据与智慧城市

在此次论坛上,加拿大多伦多大学Leon-Garcia教授表示,建设智慧城市的原因,是我们有一些急需解决的挑战和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全球共同存在的。

他认为,城市化进程非常快速,预计到2050年,全世界人口的70%都会居住在城市里,但是这些城市只占了2%的陆地面积,所以人口会非常密集,“但是他们会用掉全球75%的资源,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进行智慧城市建设。”

记者了解到,中国目前智慧城市试点已经达到290个,有的基于物联网平台,有的基于数据中心,有的推动智慧交通和智慧医疗,其中,上海的智慧城市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为了推动上海智慧城市的建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正得到重视,其中上海市静安区已经获批成为大数据国家综合试验区,而位于静安区的市北高新园区则是全市唯一的大数据产业基地。

具体来看,大数据究竟如何改造城市?市北高新集团总裁陈军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比如,数字机床方面,数字化制造业当中很多智能机床实际上是依托大数据信息的汇总来提升,来做智能制造“智”的支撑,“对传统产业赋能方面,就是要把很多数据企业的基础信息和制造业相关行业进行有机联合,充分体现出互联网+的特色,为制造业进行服务。”

上海数据交易中心副总裁卢勇亦表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此前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但是有了大数据之后,应该说看到了新方向,找到了新技术支撑点。

建设智慧城市的难点

需要注意的是,在推进城市的智能化过程中亦存在诸多难点,以企业为例,记者了解到,AI企业在参与智能化开发过程中,就可能遇到人才成本和项目开发成本高、开发周期长、开发难度大、无法全球化等问题。在此次论坛上,同济大学郑惠强教授认为,在推进城市智能化建设中,我们需要重点解决三个问题。

首先,需要搞清楚建设智能化城市的根本目的是什么。郑惠强表示,建设智能化城市最终的愿景应该上人们的生活更方便、更安全、更美好、更舒适,而不仅仅是城市化建设的目标。

其次,郑惠强表示要破除体制障碍,目前政府各部门的管理平台和数据是相互割裂的。这不利于建设智能化城市。

最后,从实施层面来看,有两大难题必须着力解决,即人才与研发水平。

清华大学报告显示,中国AI领域杰出人才不足千人,全球投入较高的企业中只有一家进入了全球前二十名——华为。

在研发水平方面,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表明,我国AI领域的论文产出量虽然在2017年排名全球第一,但是在企业论文产出排行中,仅有国家电网公司一家跻入全球前二十,论文产出量为841篇,相比微软公司4710篇、IBM公司5105篇相距甚远。

关键词: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