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带着这样的初衷,滴滴顺风车在多个细节上为“社交”提供了便利,比如可以相互看到头像信息,开放标签和评论功能,此前遇害的祥鹏航空空姐,其个人标签上就不乏“漂亮”“甜美”等评价。然而,社交属性如一把双刃剑,让顺风车的出行目的变了味,共享出行变成了看脸接单,也为一些不法之徒大开方便之门。
2015年7月,巴士业务、代驾业务上线,同年9月,滴滴打车更名为滴滴出行,明确构建一站式出行平台。11月,在快车基础上推出“快车拼车”服务,通过大数据算法,对路线相近的多组乘客进行即时匹配。
据滴滴信息显示,仅2015年一年时间,滴滴就完成14.3亿订单,成为仅次于淘宝的全球第二大在线交易平台。
如今,在滴滴出行的平台上,除了出租车、快车、专车、顺风车外,还有单车、豪华车、代驾、二手车、公交和自驾租车,基本囊括了整个出行需求。
从分享经济平台转变为转包商
根据工商信息显示,滴滴出行客服已经外包给专门的公司,客服人员一个月三千元的收入,流动性极大。而正是这些外包的客服,却是司乘人员遇到危险时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而早在2015年6月,CTI论坛对滴滴客服总监杜静的专访中提到,当时滴滴的客服团队共有800多人,客服部门也成为重要的独立二级部门。
那个时候,滴滴才刚起步,随着一站式出行平台的全面铺设,滴滴开始了快速发展。按照柳青在2018年滴滴年会上透露的数字,仅仅在过去的三年里,滴滴从单一业务迅速成长到多元业务,人数从700人增长到8000多人。滴滴在2017年运送的乘客超过100亿人次,是中国民航的20倍,是中国铁路系统的3倍。“我们的组织成长没有跟上业务,就像灵魂没有跟上脚步,我们需要补课。”
顺风车事件后,滴滴快车、专车接连被爆出问题。快车司机约女乘客去宾馆、滴滴专车遇警察查车司机竟踩油门到底。再加上客服失职和摇摆的"社交"导向。滴滴,用户该如何面对你?
又一起强奸杀人案敲响了顺风车安全问题的警钟。 8月24日,一名20岁的温州乐清姑娘乘坐滴滴顺风车遇害,而这距离今年5月发生的21岁空姐顺风车遇害案刚过去3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