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美国对中国挥舞关税大棒,对美国来说,主要是自身消费者、特定领域企业利益受损和相关企业受损的问题,但对中国来说却可能牵动增长总量和分配结构的全局。短期而言,赵文的“止血、输血、造血方案”可能不失为一种符合资本市场逻辑的保增长、保总量的选择,但是,这个方案也可能低估了涉及房地产的分配矛盾(调整央地税收分配比例也很难超出转移支付的范围),低估了体制性的地方借债冲动(故减基建投资很难),低估了地方腐败对分配矛盾的激化作用。
无论如何,房地产在中国再重要,也不意味着“中美博弈:房地产市场才是终极战场”,而且,“中国的问题出在房地产”也不成立。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只是这次中国应对外部压力的短期战场,更重要的是看中期和长期,因为中国实现自身发展目标还有漫长而艰难的路要走,这期间将面对国内和国际环境的严峻考验。中期而言,关键是解决要素市场(土地、人力、股市、债市)的流动困境与信用困境。长期而言,政府能力(包括对地方行为和债务的约束能力)以及决定政府能力的国家制度的可持续稳定才是要害。决定中国自身发展以及应对内外部压力的,必然是中国国家制度的可持续稳定问题(详见笔者所著《持续执政的逻辑》一书)。
总之,当前中国的“房地产悖论”说的是,城市房地产因为特定的制度文化原因而形成“双重信用”的地位,在中长期措施一时无法跟上的情况下,不继续依赖房地产就无法保证总量的增长,而继续依赖房地产则可能不仅无法实现控房价的目标,还会加剧分配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
本文的分析在逻辑上包含了这样的政策结论:短中长期对策三管齐下,且中长期对策也应该随短期对策同时实施。但是,本文并不愿意明确提出这种对策,因为,追求纯粹认知还是比表达愿望更重要。不管局势如何发展,中国不能寄希望于特朗普连任失败以及由此带来的变化上,中国自身的结构问题和分配问题,远比中美碰撞直接涉及的总量问题更重大。
(李乐齐、杜爱国、张定等友人参与了本文第一节部分内容的讨论,特此致谢。)
证监会副主席李超昨日在“中国个人养老金:启航与展望”论坛上表示,境外成熟市场经验表明,以个人养老账户投资为制度核心的补充养老金是资本市场重要的参与者,也是直接融资的重要源泉
临近年中节点,经过调整的中国资本市场将走向何方?多家市场机构认为,央行年内第三次定向降准即将落地,加之最新公布的5月份财政经济数据亮点较多,这将有助于缓解市场对流动性的担忧,改善资本市场预期。
证券时报记者 张燕北 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随着多项金融业扩大开放举措的密集推出,以基金业为代表的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