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工业企业如何更好实现 新旧动能转换

2018-08-23 09:18:02    经济日报  参与评论()人

对策建议——

五方面发力

助力工业企业培育新动能

针对当前我国工业新旧动能转换的发展态势,结合激发工业新动能的不同路径特征,从企业所反映的现实需求看,接下来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更好助力我国工业企业培育新动能。

第一,针对细分行业与企业特色做实做细各项举措。不少企业认为,目前已出台的培育新动能的相关措施“所指不明、使不上劲”。应当深入辨析新技术、新模式对细分行业的作用效果、影响方式和改造能力,按照龙头、大型、中小型、微型等各类企业适用的新动能发力点,进一步深化细化各项已出台的相关措施,达到企业“看得懂、用得上、合形势、利产销、促升级”的效果。

第二,注重推动政策切实落地,增强政策对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业的适应性。部分企业感受到一些政策有“水土不服”的情况,应当进一步鼓励地方政府增强推动政策落地的配套能力,充分发挥当地区位、资源、市场、产业、人才的优势和特色,做好政策的上下左右衔接,使工业新动能的培育与企业具备的资源环境相协调、与地方传统工业结构相融合,实现工业体系内部各细分行业之间的相互促进和补充。

第三,加强风险疏解机制建设。目前尚有一些企业对发展新动能持谨慎观望态度。对此,应当加快形成有针对性的托底风险疏解机制,充分调动各级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研发机构等的积极性,引入保险和基金运营方式,在科学审核的基础上,鼓励企业根据自身特色积极培育新动能。同时建立退出机制,帮助企业降低在培育新动能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

第四,增强相关政策的稳定性。当前,不少企业对相关政策持“短期看好,长期不稳”的看法。对此,应当充分认识到企业培育新动能的市场高风险性和政策敏感性,完善以透明、稳定为核心的政策和制度,以公开和可持续为根本宗旨,以创新人才为关键扶持对象,以项目和资金为主要扶持手段,形成“政府—企业—创服机构”三位一体的长期扶持政策制度。

第五,防范新动能局部过剩。从调研了解到的情况看,当前部分转向新动能的企业已经感受到了市场有“盲目投资、大量雷同”的苗头。应当加强市场引导,做好推动新动能发展的顶层设计,建立地方产业条件、发展优势和市场前景评估制度,避免雷同项目重复上马,注重新动能全产业链集群的培育和区域合理布局。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