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去年北京大火后,公寓市场整顿、地下室不让租、自建房拆除,大家都住楼房了,客户多了,业主本能地跟风涨价。”上述中介人员说,附近一个小区的三居室,业主报价12000元/月,结果挂了三四个月没租出去,现在又降到10000元/月了。
该小区附近另一个中介人员也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租金涨幅没有那么高,也就是200元左右。
证券时报记者梳理链家网上的成交记录了解到,去年7月22日,该小区45.43平方米的一居室租金4800元/月,今年7月22日,同户型成交租金为5000元/月;去年4月26日,98平方米的两居室租金7300元/月,今年4月22日,同户型成交租金为7500元/月。而去年5月42.87平方米的一居室租金是4500元/月,到今年6月,同户型发布的价格是5200元/月,涨了700元,涨幅达到15.5%。这也印证了前一中介的说法。另外,证券时报记者从海淀区北四环附近某小区了解到,该小区某二居室去年租金近8000元,而今年租金能达到8500~9000元,涨了不到1000元,同比涨幅在10%~15%左右。“租金今年年初开始上涨,最近比较稳定。”该小区附近中介人员说。
对于贝壳研究院报告提到的个别小区租金大涨的原因,贝壳研究院回复证券时报记者称,7月租赁月报中部分小区涨幅较高,是成交量基数小造成的统计现象。其中,租金涨幅前三的新奥洋房、三义庙北及城华园3个小区7月的成交量分别为6套、11套和7套,而6月成交量分别为5套、5套和7套,成交量小导致租金水平受结构性因素影响产生较大波动。以新奥洋房为例,其6月成交的5套房源中有4套均是100平以上的大户型,其中还有一套160平以上的超大户型,而7月成交的6套房源全部为一居室,故数据显示一居室每平米月租金比多居室高出20%左右。因此,不宜将个别小区租金的大幅波动解读为全市租金水平明显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