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多环节存漏洞 “有机”农产品竟然农残超标

2018-07-31 09:07:53    经济参考报  参与评论()人

为经营有机蔬菜,优渥有机农业有限公司租种的土地前3年什么都没种,而是把豆粕埋到地里,慢慢把地“养起来”,以达到生产有机产品的土壤标准要求。公司董事长慈润宇说,“从开始做有机农产品到现在已经7年了,每年都在亏损。公司能在第8年达到净利润为零就不错了。”

福建信龙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营有机农产品出口的大型企业,使用SGS认证标准,生产的食用菌需要经过400多项检测,80%以上销往日本、美国和东南亚等地,年创汇7000万元。公司副总经理邱小龙说:“为什么我们这么好的产品要在国外卖?正是国内市场上假有机太多,导致我们真正的有机产品生存空间不足。比如真正的有机银耳要卖到100元/斤才能赚钱,但现在国内市场有的就卖二三十元,那怎么可能是有机的?”

一位从事多年农产品生产的企业负责人说,有机农产品市场鱼龙混杂,一些以次充好的产品进入市场,已经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认证行业发育畸形

公信力亟待提升

农业专家表示,由于认证机构设置门槛较低、认证行为缺乏监管等原因,一些认证机构不专业、不负责。认证审批后,限于人员和精力有限等原因,证后监督也不到位,导致千亩的认证地扩展到万亩,发给张三的证李四也在用。

基层农业部门反映,目前对企业的抽检难以做到突击检查,需要提前通知,给了企业提前准备的空间。漳州市农业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科长李开拓说:“有时候企业可能知道自己产品不达标,就跟抽检人员说没到收获期,不能检查,抽检人员也没办法。”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周清杰说,目前国内各种食品认证主要是基地认证而非产品认证,认证行业发育畸形。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