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标准要制定好,更要落实好。农业农村部今年选择325个粮棉油糖及园艺作物生产大县,开展绿色高质高效整建制创建。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施化肥农药减量使用和有机肥替代化肥,在300个大县市开展化肥减量增效示范,支持204个畜牧大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支持12个省(区)开展秸秆综合利用试点,推进农膜回收行动,加强耕地土壤质量保护。截至目前,全国认证登记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达12.2万个。
“要加大绿色标准体系建设,清理废止与农业绿色发展不适应的标准和行业规范,把推进标准化生产作为质量兴农的重要措施,努力实现农产品生产有标可依、产品有标可检、执法有标可判。”广德福透露,农业部门正抓紧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加快制修订农兽药残留、畜禽屠宰、饲料卫生安全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农产品品质营养标准。各地全面推进标准化生产,督促规模经营主体按标生产,建立生产记录台账。
加强监测
“管出来”更科学
今年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的一大新动向是参数范围扩大。过去的监测指标为94项,今年增加到122项,监测的科学性、有效性进一步增加。据了解,其中主要增加了农药和兽用抗生素等影响农产品安全水平的监测指标,这些指标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今年上半年,农业农村部共组织两次例行监测,在监测参数增加近30%的情况下,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达97.1%。
“以上数据说明,我国农产品的安全水平在稳步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持了稳中向好、稳中向优的发展态势。”广德福说,上半年例行监测发现的主要问题是,个别产区蔬菜中豇豆、韭菜和芹菜农药残留超标,畜禽产品中禽蛋兽用抗菌药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超标和水产品中加州鲈鱼和鳊鱼兽用抗菌药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超标。其中有的是超范围,有的是超限量使用,有的属于违规使用,没有遵守用药间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