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共享单车拐点:资本扫过一地鸡毛 摩拜ofo走入分岔路

2018-07-10 17:00:48    重庆晨报  参与评论()人

ofo逆风自救

是生存还是独立?这是摆在ofo面前的难题,戴威选择了后者。今年5月,戴威在ofo内部会议上表示,公司将启动名为“victory”计划,目标争取尽快实现全面盈利。此后,ofo除了调整计费方式外,还推出信息流产品,未来有机会试水信息流广告增加盈利点。

相比一元甚至更低的客单价,作为线上和线下的双重入口,共享单车的流量变现被认为是另一种更可靠更具想象空间的盈利路径。从目前来看,ofo商业化最快最见效的是车辆广告和APP端内广告。ofo的B2B负责人邵毅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成立仅两个月ofo 的B2B业务就实现1亿元营收,同时ofo在国内100余座城市已实现盈利。

在戴威看来,ofo的车辆在全国各地接近千万辆,线上和线下广告曝光率高,同时可以有效将线上流量导流至其他线上或线下,形成商业闭环。根据《好奇心日报》报道,ofo的车身广告最低的价位是160元/辆/月,加车轴部分广告的品牌定制是2000元/辆/月,考虑到ofo车辆的成本价约为300元左右,这一价格已经基本可以覆盖自行车本身价格。

然而目前ofo车辆的损坏率较高,而且用户停留在ofo页面上的时间并不多,线上能形成的实质性广告价值有限。此外,车身广告也受到有关部门的政策限制:去年9月,北京市交通委就作出规定,要求共享单车运营主体不得设置商业广告;今年6月2日,上海市交通委发布《上海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管理办法》草案并征求意见时,提到“不得在车辆上设置商业广告”。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ofo宣布戴威将直接负责海外业务,开启海外第二战略阶段,深耕重点市场。ofo方面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这并不代表戴威放弃对国内市场的管理。

虽然海外市场的客单价更高,但随之而来的是更严格的法律法规限制,这将对共享单车平台运营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此前虎嗅网曾报道,ofo的海外市场主管张严琪离职,整个海外部门解散,ofo方面否认了这一说法,但共享单车行业整体融资趋紧后,海外市场早已不再成为提升估值的加分项。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