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实际上,创新类药物的先发优势明显,最早获得审批上市的产品在市场上占据绝对优势,之后获批的产品治疗效果如果属于改善型的,差别不会太大,要想抢占市场可能就将陷入价格战,这对于公司和背后的投资人来说都是不愿见到的。
在投资人欧阳翔宇看来,医疗投资似乎走入到了另一个极端,从过去对于生物技术的小心谨慎变成了如今的极度冒风险。“2014年我们投资信达药业时,已经是C轮,但是国内没有多少人真正敢投资的,因为他没有一个二级市场衡量标准,而现在出现了很多类似百亿人民币以上的明星项目,投资人胆子大了,但是这个时候要记住巴菲特的那句话,别人都贪婪的时候,你要恐惧一点,别人恐惧的时候你要贪婪一点,”欧阳翔宇强调,“不要弄反了。”
此外,投资人蔡大庆认为,医疗行业有其自身的客观发展规律,同时受到监管,不太可能靠资金来催熟,“由十月怀胎变成一个月在医疗行业是不可能的。”蔡大庆表示。这对于新进入医疗投资,未经历过行业寒冬的投资人来说尤为值得警醒的。
随着市场变热,更多医疗类项目开始融资,对于投资人提出的另一个挑战在于如何在众多项目中甄选出优质的项目。“现在投资者他把所有的公司都放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去看,鉴别能力是越来越差。现在的泡沫并不是好的公司太贵,它本身可能真的值那么多钱,现在的泡沫在于好公司与一般公司的估值差不多的。”在上述基因检测行业高管看来这并不是一个合理的现象,“现在生物医药类公司想活下来太容易了,但无论如何,最后如果上市或者进入市场,其实还是产品说话。”他说道。
股权投资比的不是谁跑得快,而是谁能够活得久。几轮牛熊更迭,能够活下来已是莫大的成功。幸运的是,一批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不仅活下来了,还不断发展壮大,多年积累之后,百亿级私募开始不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