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单车屡屡“被消失”背后:共建共治方能实现“真共享”(3)

2019-03-26 09:30:36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而顾大松则直言,有些第三方服务公司挂着执法名头可能把它扣了,没处理好;还有社会上的人士,把它处理了。

不过,他也进一步指出,“这里面也隐含着现在的制度没有精细化、没有法制化的问题。”

制度精细化、法制化,并非一蹴而就,在推进过程中,唯有政府、企业、社会多方携手,方能实现真共享,在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痛点的同时,也能妥善缓解市政压力。

相关技术的成熟与应用,也有望助推相关问题的解决。在此以哈啰单车为例。从2016年11月开始,哈啰单车一代产品投放市场便具备定位功能,通过自主研发的“哈勃智能大数据”平台,管理数百万辆单车的骑行轨迹、城市热力图、车辆生命体征等。运维人员通过手机端BOS系统,便可有效监控单车的使用信息及停放、维护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基于共享单车车锁蓝牙的MAC地址的技术,目前正逐渐普及。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11月,杭州市滨江区城管局委托科技企业,基于共享单车车锁蓝牙MAC地址的唯一性,运用无线嗅探原理,在滨江区相关重要节点如商场门口、地铁站口等地布设共享单车蓝牙监测仪,开展共享单车饱和度监测。

目前,这一监测方式,陆续在南京、郑州、成都、绵阳等地推进,有效推进相关问题解决。恰如业内人士所说,此种方式,对于单车所有权其实也是一种保护。

就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期间,不少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亦聚焦共享单车的共建共治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河南省委主委、河南省政协副主席张震宇便建议,将共享单车定位为城市公共交通组成部分和准公共服务,通过设立一定的准入门槛和考核退出机制,引导其规范有序发展,实现政府、公众、企业的三赢。

正如有共享单车企业经营者表示,“共享单车是公共交通的有力补充,行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企业和用户的共管共治。需要健全共享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优化监管模式,引导多方参与治理,强化信用激励约束机制。”

随着社会各主体的共治、共建,无论是单车的被失踪,抑或是对于市政管理压力等问题,将迎刃而解。一如顾大松此前在接受采访时所说,只有共建共治才能共享,共享单车是这样,共享经济也是这样。”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