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单车屡屡“被消失”背后:共建共治方能实现“真共享”(2)

2019-03-26 09:30:36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有共享单车相关企业对媒体表示,不只是被“消失”这么简单,在用户层面,中小学生群体因年龄小,法制意识淡薄,单车时常面临被破坏的情况;在工地等封闭场所,单车毁损情况也较为突出。

更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城市共享单车已车多为患,严重挤占城市公共空间,多地政府对市场上超量投放的单车予以清缴,集中堆放。但收车执行细则缺位,部分收车人员在清理搬运过程中缺乏明晰的实操细则和管理规定,以至于在堆场的挤压下,诸多共享单车被损坏。在此背景下,共享单车也常常面临被失踪的境况。

东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顾大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不同于有人值守的租赁车辆,共享单车这种营运的特征,发生此种情况,并不难理解。

他指出,总体而言,共享单车的所有权归于企业,企业对于自身物品要去珍惜及溯源。与此同时,“从法律上讲,谁去把这个车扣了,如果是从民间的角度讲,是侵权,甚至是刑事违法;如果是政府扣的话,要依法查扣,(企业)要跟政府有关部门正常去交涉。”他表示。

共治共建共享 回归出行初心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单车被“失踪”的现象,主体责任实际上依旧在企业,但共享单车企业想要获得健康可持续发展,某些管理上的问题,亦需得以重视。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部分城市有关部门需要专门申请预算,来处理共享单车。但要管理部门支付费用,就要对第三方服务进行考核,即清理多少车给多少钱,第三方清理公司由于经验不足,追求效率,在清理过程中难免会查扣部分合法车辆,而当企业希望领回被扣押的车辆时,第三方公司甚至开出“赎身价”。

对此,有业内人士坦言,“因为这种现象(投放),现在大家都烦了,说实话,很多时候发生这种情况,就有人直接把它清走了,这是多方面的原因。”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