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资本下乡”乱象频出:一些企业以多种名义跑马圈地

2019-03-21 09:37:07    工人日报  参与评论()人

一些企业以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名义跑马圈地,甚至搞房地产开发

“资本下乡”应防止偏离正常轨道

本报讯 (记者王群)一家企业在下乡过程中向一个村子租用了1000多亩地准备建设狩猎场项目,让游客接触和体验狩猎文化。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借乡村旅游的名义大搞房地产开发,兴建别墅出售。随着房地产市场整体呈现下行态势,很多别墅销售不佳,企业难以收回投资成本,农民也因此无法收到土地租金。最终,该项目的投资者先后换了三拨,狩猎场没有建成,烂尾现状依然无法改观。

这是曾做过20年乡村干部的天能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天任走访调研中发现的案例。“推动乡村振兴,缺的就是资本。社会资本下乡是撬动乡村振兴的活水,但现在很多资本下乡已经偏离正常轨道。”张天任近日告诉《工人日报》记者,应该防范资本下乡“热投资、冷农民”。

近两年,中央相关文件多次提出,鼓励和引导城市工商资本下乡,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解决农业发展资金瓶颈问题。与此同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也在全面推进。在此背景下,农业农村正在成为投资热土,社会资本投资的大型项目在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乡村产业的形态和质量。

然而,资本下乡的乱象也常见诸报道:申报项目后却无心经营,以此谋取国家涉农补助和项目扶持资金;土地流转者单方“毁约”中途“跑路”……

“有的工商资本下乡之后,以发展特色小镇、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名义跑马圈地、圈而不种,变相搞房地产开发,一旦经营不善就会毁约弃耕、跑路,既损害了农民利益,又给农村留下诸多后遗症。”张天任说。

此前,一份围绕四川省工商资本下乡的调研数据显示,工商资本下乡虽然促使乡村环境、公共设施等得到显著改善,但约有66.7%的人认为,工商资本下乡并没有使自己家庭的经济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此外,部分产业发展未能反哺农民,一些特色餐饮项目基本由旅游专业合作社的成员经营,参与新村建设的农民就业机会没有明显增加。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