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我们提出以下几方面的政策建议:
第一,全面支持民企融资,不仅仅是为了实现短期内“稳投资”的目标,更应着眼于实现长期“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目标。为此,当前的金融支持和减税降费等政策举措,应当着力于挤出无效、低效投资,促进有效投资增长,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竞争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以实现劳动生产率的持续快速增长。
第二,货币政策在总量控制的同时,要保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为稳定有效投资增长提供条件。在保持广义货币M2、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的同时,应把重点放在调整信贷投向结构上,确保对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的比重稳定在60%以上,以真正落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目标。与此同时,应通过机制创新,切实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
第三,积极财政政策应继续实施大规模的普惠性减税降费政策,以减轻宏观税负。2017年,中国广义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34.4%,分别高出美国与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平均水平3.2个和2.4个百分点,仅落后于发达经济体平均水平4.3个百分点。表明,现阶段宏观税负的减轻仍有一定的空间。
第四,2019年开始社保费改由国家税务机关全责征收后,在加强了社保缴费合规性的同时,还应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切实减轻企业负担、降低企业成本,以推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实现就业的稳定增长。
第五,应充分关注居民负债率的持续上升对居民消费支出增长的负面影响。在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健全以及城乡收入差距依然严峻的背景下,更重要的,在居民实际收入受劳动生产率增速趋缓而难以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居民负债率的快速上升,将会抑制居民消费支出的增长,阻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