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经济思想的冒险|经济学需要思想史吗?(11)

2019-01-04 09:21:16    澎湃新闻  参与评论()人

金融学绝对是当前经济学科中最热门的研究分支。反讽的是,近百年来金融学研究的主要精力集中于具体的应用领域,或者是开发金融衍生品。至于金融现象背后的理论难题,因为回报太低,反而无法引起太多的关注。因此当2007年金融危机来临时,经济学家无能为力,因为我们确实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第九个问题:什么是“外部性”?

如果按照标准的经济学教科书解释,“外部性”简单来说就是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不一致,社会收益与私人收益不一致。该理论在英国经济学传统中源远流长,但真正使其发扬光大的是福利经济学权威庇古(Arthur Cecil Pigou)。他认为存在外部性的时候市场机制是失灵的,因为企业只考虑私人成本,不会去考虑对社会造成的影响——典型案例就是环境污染。这时就必须由政府出场,对造成负外部性(即社会成本)的企业征税,然后将税收用于补贴那些带来正外部性(即社会收益)的企业,这就是著名的“庇古税”(Pigovian tax)方案。

在此我们暂且不要去纠结那些专业术语,仅仅用最直白的语言表达:当企业或个人的行为对社会产生影响的时候,就应该存在外部性。但问题就出在这里,这世界上哪家企业的生产、哪位个体的行为会不与他人发生相互影响?除非是困在孤岛上的克鲁索(Robinson Crusoe,小说《鲁滨逊漂流记》的主角),而且要保证他不遇到星期五。在此意义上可以说现实社会中外部性无处不在。既然处处都有外部性,显然市场机制处处都是失灵的,那么是否可以推论说经济学家主张的市场有效性完全是谬论,必须让政府来占领经济制高点呢?

第十个问题:什么是“公共品”?

经济学中,“公共品”概念非常清晰简明。翻阅任何一本入门经济学教材都能够查到该定义:公共品就是具有非竞争性(nonrival)和非排他性(nonexclusive)的商品。非竞争性是指商品供给上的边际成本为零,即多一个人、少一个人使用该物品,不增加或减少额外的成本;非排他性则是针对需求面,即一个人使用该物品不能阻止其他人也使用该物品。最典型的公共品,就是像灯塔、公共治安、消防、国防、GPS导航等这类物品或服务。

关键词: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