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林夕曾说,他写人生的词全给了Eason(陈奕迅),大概是觉得Eason能以最恰当的方式演绎了林夕笔下的人生百味。十年很长,十年也很短。一些故事注定要发生,而另一些事情注定要结束。生活原本就如路边平常得不能在平常的杂草,顽强地在城市的坚硬丛林里生长,无需绚烂。不如坐在窗边,喝着一杯祁红,或者老家的金山时雨,静静听歌,品味着波澜不惊的人生。
身后是书架,上面挤满了书。这些书大多是读过的,还有一部分实在来不及,只能翻翻,总想着某一天能够去认真读读,但终归是一瞬间的念想而已。有些书大概在书架上就是起到装饰的作用,虽然也都是精品;而另一些书则反复翻阅,如多年的老友时常见面,聊天南海北的新鲜事。Eason唱的是《十年》,而我听着仿佛是二十年。二十年是我开始走上经济学家道路的时间。二十年以前,如歌中所唱,对身后的这些书籍,我不认识,这些书籍也不属于我,我和它们都陪在一个陌生人的左右。而二十年以后,我和这些书籍是真正的朋友,时时刻刻都可以问候。读书随缘,有些书籍注定是你的缘分,你会反复和它对话,感受着来自它的问候。而有些书籍注定无缘,只能静静呆在书架上,尴尬地彼此相对。
我并不是学经济学出身,也没有接受过良好的大学教育。偶然的兴致考上了浙江大学经济系的研究生,开始攻读经济学专业的学位。好在自己有企业工作的丰富阅历,倒也方便选择研究方向。理解企业成了入门的第一课。可能是工作经历形成了刻板印象,使得自己在选择书籍的时候很是挑剔,一般的写企业方面的书在我看来都有点纸上谈兵,似乎和自己所见的企业根本不在一个世界。直到某一天,在浙大图书馆翻到了罗纳德·H.科斯的《企业、市场与法律》,这其实是科斯的一本论文集。我只关心企业问题,自然就重点看了其中的一篇《企业的性质》,第一印象是,这篇论文很奇怪,提出了一个怪问题:企业为什么存在?对呀,自己在企业成天呆着,可是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或者说从来没意识到还能有这个问题。这个提问第一次激发了我寻求学术答案的兴趣。科斯的回答是,因为交易成本。现实的社会中存在各种交易成本,这些成本被早期的经济学家所忽略,但这些成本非常重要。假如不考虑这些成本,根本不需要企业,因为任何物品都可以通过市场来组织生产。比如说一件衣服,可以分解成纽扣、布料、设计等环节,我可以向市场分别购买这些中间材料,然后自己组装,也可以直接向某个服装企业购买做好的衣服成品。哪个更方便?假如没有交易成本,两者是等价的。所以我根本不需要向服装企业购买成品,自己可以不费任何力气就组装好一件衣服。问题在于,现实的世界里交易成本普遍存在。我自己制作衣服的成本实在太高,远不如向服装厂购买成品衣服来得划算。服装厂制作衣服的交易成本很低,也就有了存在的理由。
11月30日至12月1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三次峰会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2008年G20机制因国际金融危机从“财长会机制”升格为“领导人峰会机制”,备受全球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