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危机反思录|咆哮的二十年代:繁荣背后的衰败(4)

2018-12-21 09:30:35    澎湃新闻  参与评论()人

不容忽视的农业

经济学家们的主流观点多集中于大萧条期间货币因素的分析,但是近几年的研究开始有了一些改变。

2012年,诺奖获得者、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等人撰文指出,大萧条的根源在于农业的衰败。由于农业技术革新和农产品的持续供过于求,导致大量剩余人口涌入城市,农业的资本流转速度、累积速度持续低于工业,使得农业的运转主要依赖信贷链条维持。一旦信贷体系出现系统性风险,脆弱的农业将首当其冲受到打击。而反过来工业品的销售也随之下滑,从而影响整个的经济体系。

文章还指出,与当年情况类似的是,现在的美国工业与服务业的关系,就犹如当初农业与工业的关系。而制造业的持续低迷,也可能成为未来经济的隐患。

整个二十年代,没有搭上繁荣列车的除了农业,还有煤炭开采、棉纺织业、铁路运输、造船、皮革与造鞋行业。这些行业既是传统行业,也是战争时期的受益行业。战后,他们或者被新兴行业所替代(铁路运输量下滑源自汽车运输的竞争),或者由于产能过剩而持续萎靡。

(作者郝宴伟为山东大学(威海)商学院教师,经济学博士)

关键词: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