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为什么某些新股上市时会出现定价偏高的情况呢?这有可能是因为当时市场情绪普遍比较亢奋,也有可能是由于早期的私募投资者给出的估值较高,或者当时市场上新经济公司的新股供应较少造成的,还有可能是投行和发行人对市场判断出现偏差等等。无论是由何种原因造成的,市场总有自动调节的功能,近来随着市场进入调整,一些发行人已经开始理性地调整发行价格区间或发行规模。这是非常良性的互动,说明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正在发挥作用。
那为什么有评论说在香港上市的新经济公司比在美国上市的同类公司更多破发呢?
如果简单孤立地来看上市当日的表现,这个结论似乎是有道理的。但仔细对比一下就会发现,这好比是拿苹果跟橙进行比较。
首先,香港上市新规迎来的首批上市公司发行时正值中国市场大幅下调之际,而同期美国股市还处于牛市的强弩之末,两个市场所处的周期阶段不同,这个时段在两地上市的中国公司面临非常不同的市场环境,某种程度上造就了它们上市后的不同表现。如果把比较的时间窗口延长至今天来看,它们在两个市场的表现并无多大差异。
其次,如果比较两地市场发行的新经济公司新股定价估值倍数(PE),不难发现,大部分新经济公司在香港发行新股的估值倍数明显高出了同类公司在美国上市时的估值倍数。这可能说明在港上市的新经济公司定价时更加强势,在定价区间的高位定价,融得了更多资金,自然在后市交易中会承受更大的破发压力。
我们的新上市机制生效才几个月,对于香港市场来说,这些新经济公司尚属新物种,无论是买方、卖方,还是中介机构都需要时间来学习和摸索如何给它们合理定价。成立不久的新经济公司也需要一些时间来向市场证明其真实的内在价值。因此,这些新经济公司的新股上市后注定很难风平浪静,今后难免还会出现新股破发的现象,但我们相信市场有自我平衡的能力,随着更多新经济公司上市,投资人和发行方会形成更加动态的平衡,找到合理的估值区间。经过市场的调整和积累,围绕这些新经济公司,就会慢慢形成一个健康、专业、理性的投资生态圈,积聚着了解新经济的投资人和发行人、分析师和中介机构。到那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认为,新经济在香港资本市场扎根了。
“去哪里上市,你得自己下决心。我的建议是看历史数据、看知音。如果说,美国市场对你很知音,你可以选择去那边上市;如果你希望建立一个长期的融资板块,一定是在香港;如果只想捞一把的话,就不用考虑上市问题了
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 36kr供图 “中国内地是一个特殊的市场,大爷大妈都会搬着小板凳去看K线,并且觉得自己看得懂。我自己在交易所,我都看不懂K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