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李小加还透露,2018年共有209家公司来香港上市,融资总额约2800亿港元(截至12月18日),香港市场的新股融资额再次荣膺全球榜首,其中,新经济公司的新股发行成为主力。包括小米、美团在内的28家新经济公司已在香港上市,融资额累计约1360亿港元,占2018年募集资金总额的近一半。
附:李小加博客《明星公司的IPO为什么也会破发?——回顾2018香港上市新规》全文
风云变幻的2018 年转眼即将过去,我们的新上市机制也运行快8个月了。之前有不少媒体和业界朋友追问我有关吸引新经济公司来港上市的一些问题,由于工作繁忙,一直无法作答,临近年末,总算有了一点闲暇时光,借此整理了一下思绪,回答朋友们的问题。
新上市制度是否成功帮助香港吸引了新经济公司来上市?
是的, 截至2018年12月18日,包括小米、美团在内的28家新经济公司已在香港上市,融资额累计约1,360亿港元,占2018年募集资金总额的近一半。
既然都是些引领未来发展的新经济明星公司,为什么它们的新股上市以后大部分还破发了?
不少投资者常有一种误解,认为破发的都是坏公司,好公司股票是不会破发的。其实,新股是否破发与上市公司的质地优劣并无必然关系,破发的不一定是坏公司,好公司不一定不破发,破发的参照系只是IPO时的发行价,只是投资者不断根据市场冷暖、估值高低调整预期的一种自然反应。
和其他国际市场一样,香港的新股发行一直都是市场化定价,新股的发行价格和交易价格是由买方和卖方共同博弈产生的。如果一只新股发行时市场对它的预期普遍比较乐观,那么新股定价自然就会比较高,上市后一旦大市下跌或者市场对它的预期变得比较悲观,它的价格就会下降,于是出现股价低于发行价的破发现象。
“去哪里上市,你得自己下决心。我的建议是看历史数据、看知音。如果说,美国市场对你很知音,你可以选择去那边上市;如果你希望建立一个长期的融资板块,一定是在香港;如果只想捞一把的话,就不用考虑上市问题了
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 36kr供图 “中国内地是一个特殊的市场,大爷大妈都会搬着小板凳去看K线,并且觉得自己看得懂。我自己在交易所,我都看不懂K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