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未来的走向?
会议特别强调,“提振市场信心,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提升国民经济整体性水平”。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从外需拉动已经转入到内外需齐动的结构中。在经济结构性改革的深水期,更是让人认识到,人民群众的需求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如何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但有助于社会稳定,也有助于经济突破瓶颈进一步发展。有时候,当群众的获得感有所降低,并不是因为所得更少,而是水涨船高,要求更高了。这至少说明两件事,一是居民普遍生活水平在上升,二是居民的需求仍然旺盛。这意味着经济有继续上升的空间。因此,供给侧不仅不应感到烦恼,而且应当感到高兴,应当积极筹措,提高治理水平和能力,提供更高层次和更丰富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让需求端有获得感,而不应当“削足适履”,遏制需求。
贸易战和保护主义更让中国深切认识到,对外开放的步伐不能停止,但苦练内功、建立更为成熟完善的国内市场是核心要义。过去我们从对外开放中得到了很多“好处”,引进资金、企业、管理、技术、人才等,让我们有了快速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但同时,我们也已经早就认识到,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强大市场是借不来的,国际话语权是喊不来的。国家竞争力需要对方方面面的悉心孵育,需要更好的市场化机制来融通资金、支持企业、规范管理、创新技术、培养人才,要通过不懈努力,完成自身的循环系统和造血功能。
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外开放和内部发展并行不悖,对外开放需要先对内开放。
后记
会议表示,“要辩证看待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的变化,增强忧患意识,继续抓住并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坚定信心,把握主动,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要保持战略定力,注重稳扎稳打,加强协调配合,聚焦主要矛盾,把握好节奏和力度,努力实现最优政策组合和最大整体效果。”
总体而言,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改革仍然在路上,不可能不犯错,也不可能不发展。压力是一贯的,我们需要保持定力,把握主动。
(作者万喆为经济学家,澎湃新闻特约评论员)
原标题:央地协同施策稳就业 升级版就业政策礼包密集袭来 进入10月,2018年金秋招聘月活动在各地如火如荼举行。多个部委频频召开相关座谈会,地方稳就业工作方案也在陆续发布
原标题:李希如: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就业质量稳步提高 今年三季度,在经济增长带动和各项稳就业、促就业政策支撑下,我国就业形势继续保持稳定,城镇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就业质量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