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岩井克人出生于1947年,早年就读于东京大学经济学部,获得麻省理工学院PhD学位;先后执教于耶鲁大学、东京大学以及国际基督教大学等机构。岩井克人著有《不均衡动力学》《威尼斯商人资本论》《货币论》《21世纪的资本主义论》《公司是谁的?》《经济学的宇宙》等著作,但这些著作都没有中译本;只有这本《未来的公司》,经张永亮、陶小军翻译,由东方出版社于2018年7月出版。
这本《未来的公司》,最早出版于2003年。根据作者在“后记”提供的信息,这本书的底稿是一篇采访稿。作者在2001年接受《月刊百科》杂志西田裕一专访,围绕“公司会去向何方”,畅谈14 个小时。在采访稿的基础上,作者以公司职员为潜在读者群体,全面重写,有机整合作者对资本主义和公司制度的观察;这使得这本书体系性并不强,未能彻底摆脱采访稿的旧痕。而这次采访更大的背景,则是日本社会朝野各方都在反思日本“失去的十年”,试图通过反思和改革,寻求方案,走出经济衰退。这些背景,有助于解释为什么这本书充满洞见,但却又不太像纯粹的学术专著。
本书大体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主要对比日本和美国的公司治理结构;后半部分则主要在分析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及其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在前半部分,作者从日本公司为什么要“重组”谈起。在日语背景下,“重组”是裁员的同义词;这种委婉的用法,在日本极其罕见,长期以来日本社会都以其终身雇佣制而自豪。在此基础上,作者重新反思公司的基本结构,并用大量的篇幅详细分析企业、公司与法人的区别,并在揭示法人制度的本质上,详细比较日本式公司治理与美国式公司治理的本质区别。在作者看来,日本式公司制度脱胎于财阀体制,二战后由法人交叉持股代替;由于交叉持股,股东对公司制度的影响微乎其微,在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等习惯的促进下,职工高度忠诚于企业,企业也不能轻易裁员,经营者和从业者利益成为企业经营主要考虑的因素,经营者几乎完全脱离股权所有者的监督与控制。而美国式公司则股东主权至上,股东通过董事会控制经营者;经营者以为股东营利为主要目标,如果无法达到这个目标便会被替换;由此,埋下经营者为取悦股东、避免被替换而挖空心思掩埋经营不善问题的病灶,也合理解释包括安然丑闻背后美国式公司治理结构的弊端。本书后半部分,作者则聚焦于资本主义本质的追寻以及资本主义的代际划分。在作者看来,资本主义可以分为商业资本主义、产业资本主义和后产业资本主义三阶段;而在后产业资本主义阶段,IT 革命、全球化及金融革命,近乎完全颠覆公司制度的游戏规则和评价标准。
12月12日,中信建投证券2019年度策略会在上海举办,中信建投证券宏观经济首席分析师黄文涛表示:“预期2019年股票市场将结束单边下行的格局,进入低位震荡状态。中国的A股市场已具备中长期的配置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