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药品带量采购试验|医药股市值蒸发三千亿,药企真没钱赚了?(3)

2018-12-12 20:19:34    澎湃新闻  参与评论()人

按照《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文件》,参与竞价的品种主要是原研药、国家制定的仿制药参比制剂以及通过了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品种。

“这么规定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控费,让低价导向和质量选择并不矛盾。”上述医疗产业投资专业人士称。

一位从事医药咨询行业的人士则认为,即便是通过了一致性评价的品种,很多药企未来可能不按照一致性评价的药品生产标准生产,为了降低成本,偷工减料,篡改生产数据,等等都有可能发生。

最终的竞标结果显示,拟中标的25个品种中,22个为通过了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药品,3个为原研药,只有阿斯利康和中美施贵宝两家外资药企中标。其余参与竞标外资药企辉瑞、葛兰素史克、赛诺菲、诺华在第一轮报价的预中标阶段就已经出局。

“有人认为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是为了清理国内的仿制药厂,而我认为,一致性评价真正的矛头是指向外资原研药厂的,它的最终目的为了降医保支出,把不愿让利的外资药企市场份额交给优质的仿制药企业,从而为其他创新药进入医保腾挪出空间。”上述专家指出。

按照国际惯例,原研药品在专利期过之后,随着仿制药竞品的进入,就会面临价格上的专利悬崖。但这一现象却很少在国内发生,主要原因就是过去中国的仿制药质量参差不齐,难以与原研药比肩,从而让原研药在专利期后依然能够保持市场垄断地位,以往的中标价格也比仿药多几倍,甚至十几倍。

以此次竞标通过的品种为例,25个品种中有15个品种在2017年市场份额最高的生产商为外资或外资药企在中国的合资企业,市场份额几乎都在50%以上。

有分析认为,在此轮竞标中一些外资药厂在报价上较为谨慎,是因为不想因为大幅降价而失去11城之外市场的丰厚利润。但也有分析指出,随着带量采购试点范围的扩大,原研药的降价过渡期结束,很有可能采取大幅杀价,以保住全国市场。

关键词: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