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Z博士的脑洞|教育改革须深刻了解人的需求,制订好供给方案(5)

2018-11-28 09:27:07    澎湃新闻  参与评论()人

教育关乎国家发展,应当从国家发展阶段的现实性出发,进行有系统性、科学性的改革,而不能够脱离实际,盲目复制,追求表面,缺少统筹。

是“消费升级”,还是应该“供给升级”?

幼儿园和中小学培训两方面的事件都显示,其中问题相当多,家长、孩子都苦不堪言。而如今的解决之道基本上都是棒打民营机构,斥责其“见利忘义”,对于这些机构相关的教师也予以道德审判。当然,存在这样违法违规、黑心贪心的机构和个人,比如虐待孩子的那些人,也比如强迫家长买资料、送礼物的中小学教师,他们应该受到道德谴责甚至法律审判,承担相应的民事、刑事责任。

但是,如果这些现象都相当普遍,成为社会“常态”,就不能只是从表面上“整治”几个特例了事,事实上,这种“整治”也不会有什么真正的效果。

因此需要看到的是,无论是幼教或是中小学教育,所牵涉的种种问题,其核心都无非是,明知道供给跟不上需求,却不去改善供给。解决民办幼儿园和民办培训机构的“见利忘义”,不是要切断其盈利,而是要提供更加充分的公共服务,加强公共管理,让市民享受到该享受的公共服务。

更值得一说的是,教育改革似乎走在了一条所谓“消费升级”的歧路上。教育“产业化”和幼儿园的逐渐“消亡”似乎是同步的。号称的“市场化”好像是一种“供给升级”,其实是供给错位,导致了供给缺失。而“素质教育”的“升级”意味更浓。但“素质”如何定义?如何考量?如何确认?已经是难题。如果能够制定相应的认定和考核标准,则应当将其内容纳入到教学工作中去。将教学目标在教学课程、教学考核中充分体现,并确保过程中的公平性。而非号称要转向“素质教育”,却只是减少所谓“知识教育”,结果把知识和素质教育的责任都留给家长、孩子和应运而生的培训班。形成另一种供给错位,导致供给缺失。

后记

教育之所以是大事,因为其关系到大势,关系到人的未来,也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所以,教育改革必须深入、深刻了解国家的需求、人的需求,从而制订出好的供给方案。如果供需错位,供给方更要考虑自身的问题,并进行相应调整。是需求创造供给,而非相反。这才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义。

(作者万喆为经济学家,澎湃新闻特约评论员)

关键词: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