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黑龙江“老字号”国企焕发新生机

2018-11-19 13:41:30    经济参考报  参与评论()人

在新一轮国企改革中,昔日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如何解放思想,找准航向,开拓出一条符合区域特点和企业实际的新路子?

近年来,黑龙江在实践中面对国有企业固有的体制机制和僵化的思维定式,坚定改革决心,以“钢牙啃硬骨头”的劲头攻坚克难,从改革企业内部人事和分配制度入手,推动职工转变观念,建立以市场为中心的体制机制。同时,加强国企党建,并将人性化的企业文化融入其中,增强职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使一大批饱经沧桑的“老字号”国企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深化内部改革

向僵化的体制机制开刀

我国“一五”时期,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其中22项在黑龙江省,这些“老国宝”造就的无数个“中国第一”,挺起了中国的工业脊梁。

然而,由于受计划经济长期影响,加之体制机制僵化、设备老化、负担沉重、市场拓展滞后等因素影响,一批“老字号”国企资产负债率高,生存陷入危机,成为国企改革攻坚的“硬骨头”。对此,黑龙江以“钢牙啃硬骨头”的精神,与央企合力向顽瘴痼疾开刀,实现扭亏为盈,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

我国重型装备制造“航母”——中国一重一度有在职员工近万人,其中各类管理人员占比曾高达14.6%。僵化的管理体制带来的是干部推诿扯皮,职工缺乏干事热情。“改革首先要从干部改起。”中国一重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明忠说。

针对层级多、效率低的弊病,中国一重将19个管理部门精减至13个,撤销总部职能部门业务科室69个,取消二级单位所属制造厂生产工段、行政办及生产管控中心109个。在削减干部职数的基础上,对二级单位和总部职能部门领导班子进行市场化选聘。

周金波是中国一重原集团公司财务部部长助理,在人事改革中没有竞聘到集团公司岗位的他,成了集团公司下属事业部的员工。“我们采取‘5+2’公开竞聘模式,一共7名评委,其中相关行业国企、咨询机构专家等组成的外部评委5人、内部评委2人,在评委数据库里随机抽选,公开公平公正,没聘上我也服气。”

1234...6全文 6 下一页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