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分析|央行高度重视的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能解决什么问题?(2)

2018-10-25 09:05:39    澎湃新闻  参与评论()人

光大证券固收团队分析师张旭向澎湃新闻指出,由于推出的时间正是次贷危机后CDS“臭名昭著”之时,采用CRM也是为了避嫌。有次贷危机教训在先,监管机构对信用衍生品的推出持审慎态度,按照“从简到繁、由易到难”的思路,首先推出简单产品。

中债资信结构融资总部总经理李欣指出,CRM的蓝本是CDS,从最初始的CRMA和CRMW,到现在的CDS和CLN,产品设计都以CDS为基础。

CDS的滥用造成次贷危机,中国的市场会有风险吗?

某国有行金融市场部负责人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称,这一措施出台后市场上带CRM的债会增多,银行也会更愿意买,但是目前出台的措施还缺乏操作性,作为主承销商,现在只有中债增信一家,定价还难以市场化,只是解决了融资难的问题,融资贵的问题也并没有解决。“其实对于企业来说主要是资金链紧的问题,即便加上了担保,也没有解决流动性的问题,”该人士称。

CRM市场与债券市场具有信号传递的关系。信用衍生品与信用风险高度相关,其价格反映了债券的信用风险。债券信用风险的度量器是信用利差,新信息首先体现在信用衍生品市场及股票市场上,然后影响债券市场。但由于CRM流动性较差,使CRM价格更多体现流动性溢价,而非信用利差,只有提高CRM流动性,才能更好发挥CRM信用风险预测与反馈功能。

国际评级机构穆迪金融机构高级分析师诸蜀宁向澎湃新闻表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推出更重要的在于其使用,而扩大CRM的使用是否会演变为次贷危机,取决于这些工具想要解决的底层风险是什么。穆迪观察显示到中国市场目前存在着短期经济稳定与长期资本市场发展的矛盾,当前的债券违约常态化可能是一个正常的风险定价手段,信用风险的定价利差的扩大,体现出资本市场对于企业信用风险的定价更加精细化,这个发展趋势有利于资本市场长期发展;而从短期来看,企业违约则有可能触发实体经济的下行风险。而央行的这一稳定措施有利于平衡这两者间的矛盾。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