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值得一提的是,承泽父母还先后去泰国、美国、英国等国家寻求干细胞治疗,后经英国专家推荐,来到大医一院。这样的求医之路被认为走了不少弯路。
正是有这样的患者经历,刘晶逐渐有了一种新感受:需要治疗的患者比想象中的要多,同时自己所做的工作并没有足够顺畅传递到需要的人群中。正因如此,一向不愿意面对媒体的刘晶,此番欣然接受了采访。“我想告诉大家,这件事情在中国是可以做的,它有一个正常的途径,请家属尽快登记,孩子是有机会的。”
刘晶表示,“为了帮助更多的脑瘫患者家庭,大医一院,率先建立起干细胞治疗小儿脑瘫临床研究专业团队出诊体系,‘互联网+小儿脑瘫医护康患’互助体系,同时设立包括电话、网页和微信平台在内的多种预约模式,方便患者就诊,希望籍此唤起全社会对小儿脑瘫患儿和家庭的关注,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十年磨一剑
刘晶真正和干细胞发生交集是在2007年,时年已经37岁的刘晶赴英国牛津大学做博士后。在做博士后期间,刘晶把干细胞和神经损伤修复联系在一起,“当时做的主要是干细胞技术”。
2009年,结束在牛津大学的博士后工作后,刘晶回到大医一院。2009年年底,大医一院二部的顶楼,即18楼变身成为了大医一院的干细胞基地。大医一院参照国内外标准,自主设计建设分区独立、满足临床最高标准的一站式组合平台,以最短的距离实现复合功能干细胞临床研究平台。
目前,18楼有2间百级层流手术间、2间专用供人体移植的细胞处理室、1间细胞材料准备室等。刘晶的原则是,其技术人员、临床医生兼有的团队能实现对干细胞治疗的“闭环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