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那些失掉比较优势需要转进的产业,林毅夫认为政府要创造条件,例如设立职业学校培养设计人才,帮助企业进入微笑曲线两端,或协助将生产环节转移到其他收入和工资水平较低的国家,同时帮助培训生产工人转移到其他行业。
诸如共享单车等中国率先发展的产业,林毅夫将其归类为弯道超车型产业,这类产业的产品研发周很短,以人力资本的投入为主,如互联网、手机都属于此类产业。对于这些产业,林毅夫认为,政府应该创造条件鼓励发展,例如,建立孵化基地、设立风险基金、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
而战略型产业通常研发周期长、资本投入大、经营风险高,如果没有这样的产业不是国防安全受到威胁,就是,战略制高点被外国占领,未来进入的成本会太高。按要素禀赋结构来看,中国尚不具备比较优势,企业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缺乏自生能力,民营企业通常没有办法承担如此大量的资本投入和由此产生的风险,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不会进入。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政府支持,在改革开放前由于和当时的比较优势差距太远,需要的扶持超过财政可能,只能依靠各种要素价格的扭曲和政府的直接计划配置来补贴,目前,这类产业占整个国民经济的比重不高,可以在市场经济下由财政通过预算拨款设立的基金或政府直接采购给予补贴。
林毅夫说,在上述的五大类型产业中,前四类都是企业家已经进入,政府根据不同产业瓶颈限制的特性,以降低交易费用为主,给予因势利导,帮助企业把具有潜在优势的产业变成竞争优势。只有,第五类产业政府需要主导,并给予一定的补贴,对于这类产业发达国家也是这么做。
“对《吉林报告》和贵州发展大数据产业怎么看”
采访中,林毅夫还对日前在网络上引起轰动效应的由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发布的《吉林报告》中一些热点问题做出了回应。
他说批评者大多数没有阅读报告,只是根据网上评论文章的片面介绍来进行二手、三手的评论,《吉林报告》中所提到的大农业、大健康产业、现代装备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型产业和现代轻纺产业5大产业都是目前吉林已经存在的,而非新扶植的,并且,根据吉林的要素禀赋结构来说都是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