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今年6月份的货币政策例会后,美联储公布了“缩表”计划细节,让市场提前有了心理准备,相关政策公布后并未对市场产生较大冲击,但仍需对美联储传递出的回归货币政策正常化信号加以重视。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对全球市场产生的影响很有可能以“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来实现,由此带来的风险不能不高度警惕。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需要认真审视可能面临的资本外流风险,以及由此给本国及周边区域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
当地时间9月20日,美联储宣布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不变,同时宣布将从今年10月份开始缩减总额高达4.5万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这是美联储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首次宣布“缩表”,也标志着美联储货币政策进一步收紧。由于“缩表”决定符合预期,政策公布后并未在全球市场造成较大波动。但是,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对全球流动性产生的“温水煮青蛙”效应不能不防。
通过“缩表”这种方式,美联储可以卖出国内资产,收回过去9年投放在市场上流通的美元,实现对基础货币的直接回收从而实现货币政策正常化。相对于提高利率,“缩表”更为严厉。这展现出美联储推动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的坚决立场。这种立场从本次会议公报内容和美联储主席耶伦在新闻发布会上的回应都能看出端倪。
一方面,在近期经济数据偏弱和飓风灾害席卷美国的情况下,美联储仍坚定地为“美国经济温和增长”这一结论背书。耶伦“认可经济表现良好”,但美联储在声明中虽然承认“最近几周袭击德州和佛罗里达州的飓风造成了重大影响”,却仍强调“风暴不可能实质性改变全国经济中期的走向”;另一方面,虽然美联储承认通胀数据仍处低位,但是加息的节奏仍未受到较大影响。一边开启“缩表”,一边继续加息,正如耶伦在新闻发布会上所表述的那样,美联储“坚决捍卫退出宽松立场”。
美联储在收紧货币政策的政策预期指引上应当算是比较成功的。“缩表”的风声早早放出。今年6月份的货币政策例会后美联储还公布了“缩表”计划细节,这都让市场提前有了心理准备,因此政策公布后并未对市场产生较大冲击。截至9月20日收盘,纽约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比前一交易日上涨了0.19%,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上涨了0.06%,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了0.08%,整体反应较为平静。
不过,对美联储此次传递出的回归货币政策正常化信号仍需要加以重视,美联储继续保持加息节奏的概率仍然很高。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对全球市场产生的影响很有可能以“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来实现,由此带来的风险不能不高度警惕。
一方面,货币政策正常化将使全球流动性持续收缩,并对全球资产价格产生抑制作用。过去9年,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采取了持续的宽松货币政策。这虽然对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造成了债务膨胀和资产价格泡沫。如今,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有可能对美国乃至全球高企的资产价格产生抑制作用。同时,也要注意到,欧元区货币宽松政策也在转向,对欧元区退出量宽的预期正在增加。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一旦同步收紧,产生的叠加效应对全球资产价格的影响不容忽视。
另一方面,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会产生极强的外溢效应,冲击全球金融市场。由于美元在全球金融市场处于主导地位,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缩往往会在全球范围引发危机。随着美联储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会使全球流动性降低,资本回流美国且利率上升,那些外债余额大、国际收支存在逆差、外汇储备不足的国家发生债务危机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值得关注的是,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利影响也不能忽视。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将冲击有关国家汇率稳定,带动跨境资本向发达经济体回流。比如,在美联储缩表的“靴子”正式落地之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9月21日早盘在岸和离岸市场一度双双跌破6.6,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需要认真审视可能面临的资本外流风险,以及由此给本国及周边区域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原题为《提防美联储货币政策“温水煮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