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上海临港向深海进军,水下机器人产业迎百亿风口(3)

2018-01-05 09:23:15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做海洋设备相关产业的企业相对较少,营销成本相对比较高。产业聚集在一起以后,相对来讲,获取客户等营销成本可以省很多。”彭锐说,将来园区的线上平台海科网建设完成之后,整个产业链企业沟通起来就更方便了。此外,临港的高校资源也是他比较看重的。

沈勤也对记者表示,临港这边的许多海洋装备都与他们有关,比如耐深水的浮体材料、导航设备、载人潜器等,越来越形成了规模。

“聚集效应现在还没出来,但未来肯定会有,这是我们最看重的。未来在这个链条上都会连起来,甚至还可以联合起来‘出海’接海外订单。”彭锐说。

王剑告诉第一财经,其实在2007年园区成立时就确定了海洋高端装备、海洋资源开发、与智慧海洋相关的信息产业等三大海洋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以这个为方向,他们努力做相关企业的引进。比如,海洋石油981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就是在临港生产,由外高桥总装的。这种钻井平台的生产就需要水下机器人的配套。

“2007年开始之后的四五年时间里,我们走访全国两三百家涉海类的高校、科研机构、国家海洋局的下属单位,以及一些行业的相关组织部门,都做了交流。”王剑表示,2013年后,产业化项目不仅了解了临港,而且对落户临港也有一个基础的意愿。

王剑表示,早期他们主要致力于硬件基础设施和环境,同时引进行业内具有核心地位的部分科研机构和高校,例如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的综合业务保障基地、同济大学国家海底观测重点实验室、上海海洋大学和上海海事大学等。

“经过前面5年的积累,从2012~2013年临港的海洋产业生态开始形成,遨拓和彩虹鱼是最早进入园区的两家企业。其中,遨拓的成立背景是基于上海交通大学承担的一个关于水下机器人的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彩虹鱼的成立是源于上海海洋大学深渊科学技术研究中心的一个课题,而海洋大学的这个团队之前是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开发者。”王剑介绍说。

2013年随着临港的开发,三大海洋主导产业进入一个比较好的发展阶段。之后两轮的双特政策的支持力度非常大,吸引一大拨水下机器人企业来临港落地。2015年,中国南车(601766.SH)子公司收购了全球深海机器人第二大供应商——英国SMD公司,之后把这家公司的中国总部放在了临港。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