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孔子清晰明确地知道,他的时代即将到来

2017-10-08 09:17:01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却不接受光。”——他们彼此议论这光,或缅怀、赞叹、恶搞、质疑、研究这光,但就是不肯脱去暗昧的行为,换上光明的行装(保罗语)。

四、一个君子在人世间的处境

14.38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有一次子路在石门过夜,一大早赶回城里,结果城门还没开。守门人问:“从哪儿来的?”子路曰:“从我老师孔子那里来的。”守门人曰:“噢,你说的孔氏,就是传说中那个‘知其不可而为之’之人吧?”

多数注经者高度赞扬这个把守晨门的人,说此人绝非等闲之辈,可谓一语道破孔子一生境遇的真相:——明知他的理想之高远,注定不为世人接受,却不肯降低理想的高度,委婉迎合世人的口味。

我以为这么解读这一章跑偏了。这还是那种“一个文人如何更好地活在当今这个世道上”那种知识分子的腔调。孔子基本上没为钱发愁过,他也不缺荣誉,他的一生顶天立地,意气风发,极少有人比他更幸福。把孔子描述为“惶惶如丧家之犬”是多数文人自我境遇的寄托,他们把孔子树立成一生四处碰壁抑郁而终的榜样,好让自己躲在自己的怪癖之中抗拒一切改正和重生的机会。

而且怎么能说孔子的理想没有实现呢?孔子清晰明确地知道,他的时代即将到来,他是为下一个时代做好准备的先行者。就结果而言,他的成功不亚于摩西、耶稣、穆罕默德,所以说孔子认为他坚守的理想注定不可能实现肯定不对。

这一篇的主题是“一个君子在人世间的处境”,这一章仍然回归到这一主题,——他既知做不到仁智勇,但他的使命要求他必须做到;他不愿与这个时代为伍,却又不得不置身于他的时代。——“知其不可而为之”,其实是他参与现实世界的最佳方式。

明知其并无结果,却依然不放弃,这种偏执把他的人生转化为一场实验,一种艺术活动。谁敢于把他的人生当做一种实验,谁就超越了成功和失败。他求仁而得仁,他不再关心是否幸福、痛苦和孤独。

“知其不可而为之”用一种艺术的态度对待人生。这里的“艺术”一词指的是:面对生活的可怕本性宁可毁灭也绝不屈服的倔强态度。艺术教会我们宁可绝望,也绝不向命运和时代屈服。他反问这个世界:“还有什么可以打败一个敢于毁灭者的骄傲和自信?”——这种“艺术的力量”让我们从命运和生活的重压之下解脱出来,让我们在一瞬间释放掉心头所有的郁闷和不安。哪个读书人读到这一句不是沾沾自喜,得意洋洋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