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林毅夫团队称对争论“有些失望”:一些没看完报告全文就激烈反对(2)

2017-09-01 14:09:43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这引起中央的重视,自从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发起东北振兴战略以来,国家针对东北振兴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仅2016年就出台了三份重要文件——标志着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的开启。对于一个地区而言,如此密集的出台国家战略与政策前所未有。

为何东北如此难以振兴?

付才辉介绍,在着手开展吉林课题研究之前,团队也梳理了不少讨论观点,比如体制论、文化论、地理论、历史论、甚至宿命论等等,尽管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感觉不解渴。而《吉林报告》的分析框架脱胎于2004年林毅夫教授所写的一篇对东北问题的分析文章,文章原名为《振兴东北,不能采取发动新一轮赶超的办法》。

他说,这篇文章首次应用新结构经济学分析东北问题,其核心观点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在改革之前的发展,受益于国家推行的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赶超战略;而东北老工业基地在改革以来的发展,则受累于赶超战略所遗留下来的,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产业、产品、技术结构,东北振兴战略需要采取遵循东北自身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切忌在东北振兴战略中发动新一轮赶超战略的老办法。

在付才辉看来,让人遗憾的是,从2003年到2016年的第一轮东北振兴战略采取的依然是强化违背比较优势的赶超战略型振兴政策,而非遵循比较优势型振兴政策。基于一项实证结果显示,“振兴东北”战略使企业陷入“经营困难—政府‘输血’—企业进一步扩张—利润下降—经营困难”的怪圈。因此,解决东北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从“违背比较优势型赶超战略”转轨到“遵循比较优势型发展战略”。

至于《吉林报告》目前所引发的全国性的关于东北振兴的大讨论,付才辉也承认,确实始料未及,不过也在预料之中。因为,对于东北的发展难免会见仁见智,团队公布征求意见稿,目的就是集思广益,以进一步完善。但对一些没看完报告全文就激烈反对,从如何破解东北困局这么严肃而重要的问题来说则有些失望。讨论要理性,这不仅因为有助于完善报告,更有利于东北的发展。而外界的评论要从内部逻辑是否自洽以及各种推论是否和经验事实一致来进行,不能因为和其它理论观点不同就认为是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