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彭文生:土地供应不是主要因素,房价高的根本性是金融问题(5)

2017-07-25 11:54:30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讲到杠杆,金融周期简单说就是从加杠杆到去杠杆的过程,繁荣的时候加杠杆,下跌的时候去杠杆,房地产就是一个杠杆波动的载体。我们讲去杠杆有两个衡量杠杆的方式,一个是债务对总资产或者净资产对总资产,这个衡量对整个宏观经济来说很难衡量总资产,甚至某一个部门的总资产。普遍的大家都用债务对收入的概念来衡量杠杆,这个就带来了很多问题。有它的优势,避免了怎么衡量资产的问题,但是带来了很多误区,这个误区有几个方面。

第一,杠杆永远都是结构性的,我的负债就是你的资产。我们经常看到有些人把所有的部门债务都加在一起,说我们整个经济总体债务多少,非常有误导性。政府的债务就是我们的资产,在我们中国企业的负债就是居民的资产,当然是通过银行定价,我们不能把资产和负债加在一起。每个国家在不同时间点金融危机都是因为某一个部门的债务问题过大导致的,不是因为总体债务。日本当年是企业部门债务,我们中国现在的问题就是企业部门债务,杠杆首先一个误区要破除的是,杠杆永远都是一个结构性的概念。金融工作会议讲推动经济去杠杆,两个抓手,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债务,为什么?因为杠杆就是结构性。

我们看房地产行业,杠杆率比较高的行业,这几个星期我们看到一些地产行业的企业在变卖资产,我们中国当然是国企。这样的认识误区带来在怎么去杠杆的问题上有四个误区。

有人说通胀去杠杆。这个逻辑听起来很有道理,债务下面是GDP,我把通胀做高一点,名义GDP做高一点,债务负担不就小了吗?回到货币和信贷的问题上了。通胀去杠杆,降低债务负担,是在财政主导政府发钞,稀释政府的债务。上世纪60年代做的这个事情,现在很难实现。政府稀释自己的债务,是一种不可以不拒绝的债务,货币不能拒绝,可以不买政府债券,政府用钱购买你的商品,给你多发工资,这个不会拒绝。所以通胀去杠杆是过去的时代政府靠印钞稀释自己的债务的特殊情况。用一种债务替代另外一种债务,用不可拒绝的债务替代可以拒绝的债务,它带来的问题就是上世纪60、70年代通货膨胀的问题。

但是我们今天的问题,是私人部门债务的问题,中国是企业债务的问题,我们要靠政府发钞,帮助企业降低他们的债务负担,我们要多大的货币投放、财政扩张才能达到这个目的,不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