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专访美国在线信贷联盟董事长:对不还款的网贷借款人要宽容(2)

2017-07-24 09:17:52    澎湃新闻  参与评论()人

下文为澎湃新闻与丽莎· 麦格里维对话全文:

澎湃新闻:你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科技市场吗?

丽莎· 麦格里维:是的,因为人口众多。纵观全球,这些公司起步于点对点的交易,邻居们互相帮助,但是后来衍生多很多形式,我觉得中国有能力成为最大最成熟的市场。并且中国有这么多青年才俊为消费金融注入活力。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的一个有趣发现是,中国会主动筛选欧美一些新的实践,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这一点还是很让人兴奋的。

虽然我们都在说金融科技(fintech),但是很少有人懂这个词的真正含义,认为这就是破坏、颠覆,但是其他很多行业已经在被颠覆了。金融一向都是高度监管的行业,它的模式已经固定很久了,现在要做的就是用技术打破现有的秩序,而我们用户从中受益。

澎湃新闻:有人认为中国的市场空间之所以这么大,是因为银行做得不够,你同意吗?

丽莎· 麦格里维:全世界的银行都是这样。监管者对于银行的指标只有一条,就是降低风险,因为他们不希望银行倒闭破产。所以现在出现一批非银行企业,他们愿意承担“聪明的风险”,用大数据和分析发展新产品。所以监管者一定程度上应该吸取教训,他们希望世界保持不变,但有点讽刺的一幕出现了:不论是美国、英国、南非还是中国的消费者,都需要金融服务,都需要现金,然而银行不可能给每个人信用卡。

在信用卡方面曾经有过争论,很多人不知道怎么使用,所以银行认为这些人是不负责的负债人,就对他们关上了大门。在美国获取信用卡如今已经不像以前那么简单,但这样的话,信贷需求如何满足?因此产生了这样一批公司,说,我可以让你们贷到款,并且他们的模式较当年银行发放信用卡更加稳健,他们钻研每个人的数据,认为你信用不错、风险可控,就会发放贷款给你。

银行是怎么做的呢?银行把人群分门别类,谁的履历更接近于某种人群,谁就可以得到贷款,这样导致很多也能还款的人群被遗漏在银行视野之外。在美国和在中国都有这样的现象,银行喜欢把贷款放给不需要贷款的人。

而金融科技公司用一些数据,查看到尽管你的信用状况不佳,但是你的手机话费、房租按时交,因此这家公司愿意承担银行不愿意承担的风险。我觉得这是一种信贷的民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