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买得来更要管得好,央企“并购王”的十年海外融合路(3)

2017-07-11 09:10:06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国际并购不仅让中国化工获得了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国际知名品牌和全球营销网络,还获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使得中国化工在专利拥有数量上跃居中央企业第四位,解决了我国多年来一直未能攻克的蛋氨酸、有机硅深加工等核心技术的研发问题。”

2010年,任建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了上述这段话,当时中国化工已完成对法国安迪苏和罗地亚、澳大利亚凯诺斯等4起收购。

从安迪苏的蛋氨酸技术、罗地亚的有机硅技术,到埃肯公司的金属硅、多晶硅技术,这些都是中国化工企业缺乏的核心技术,也是当年通过技术引进未曾获得的技术。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从2011年开始,中国化工的并购战略发生转变:不再仅仅为了获取核心技术,而是更多地转向打造全球产业生态系统,完善战略布局。

比如,以6.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新加坡REC太阳能,该公司是排在全球前三位的太阳能硅片、电池、组件一体化企业,是全球领先的太阳能电力解决方案供应商。

当时的中国化工已经是世界第三大有机硅单体制造商,并拥有世界先进的冶金法太阳能级多晶硅技术,在收购新加坡REC太阳能后,不仅能充分发挥冶金法太阳能级多晶硅的潜在优势,而且从硅产品的品种齐全、每个品种的一体化两个维度,打造成从原料、上游产品、中游、下游完整的硅产业链及生态系统,增强中国硅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再比如,以9.5亿欧元的价格收购德国克劳斯玛菲,该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橡塑机械跨国企业,拥有178年的历史。到2015年底,中国化工的资产总额已达到3729亿元、营业收入2602亿元,分别是其成立之初的16倍和26倍。

如果从今天的全球化工竞争格局回溯,无论是拜耳求购孟山都,还是陶氏和杜邦合并,在产需剧烈调整中,全球化工行业的并购潮已经来临,而每一次并购潮都意味着为未来行业发展的蓄力。反观当时中国化工的种种收购,更是走在一些国际巨头的前头。

任建新曾表示,全球产业并购和整合是大势所趋,特别是欧美市场饱和给中国企业带来了并购机会,不乏实现跳级跨越的“良机”。

而中国化工海外并购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很好地把握了世界分工调整和产业转移,以及跨国公司进行战略调整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