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减持新规拉长减持周期 需警惕形成堰塞湖的可能(10)

2017-06-09 15:07:43    证券市场周刊(北京)  参与评论()人

同时,减持周期的拉长将导致一部分资金的投资风格发生变化,参与定增的资金必须考虑更长的退出周期,从而引导资金形成长期投资、价格投资的投资风格。有内生增长支撑的白马股、价值龙头将获得持续青睐。

成长股可能迎来大分化时代。减持退出周期拉长使得资金参与定增项目将更加谨慎。对于比较依赖并购增长的成长股而言,仅仅靠“讲故事”而不能兑现业绩的伪成长标的将面临资金不断出逃的压力,其估值也将因流动性的匮乏而被持续压低。

另一方面,真成长标的则能吸引资金持续流入,这类上市公司也有更多的资金来形成新的增长动力,从而推其市值不断增长。未来成长股两级分化、强者恒强的现象可能进一步加强。

已有定增项目的减持可能会在中期对行情产生一定扰动。由于新规的是立即生效,对于已有的定增项目资金而言,其到期退出问题将显得非常重要。如果这些投资者是以杠杆资金参与定增项目的话,到期杠杆资金的偿还压力会更大。因此这类投资者短期可能会将可动用的资金更多地向估值较低、流动性好的大盘蓝筹配置,以避免到期时发生流动性问题。但当这些项目的资金到期时,市场可能会迎来较大的抛售压力。

中信证券认为,减持新规对二级市场影响要复杂一些,既有利好,也有风险。

当前A股处于监管政策敏感期,对利率和流动性也比较敏感。新规明显限制了大股东和特定股东在二级市场减持的能力,增加了减持过程的透明度,这直接降低了潜在卖盘规模;特别是在前期大股东减持频发的背景下,新规有利于修复市场预期,交易层面利好A股。

但风险也不容忽视,主要来自受限股东的相机抉择。换个角度看,新规使得相关股东减持“配额”更稀缺,这可能会强化这些股东充分利用额度尽快减持的动机。特别是新增受限,又有固定偿付期限的定向增发和PE类产品,新规改变了其减持节奏,但并不改变其流动性约束下减持的意愿。

中信证券举例,假设某上市公司大股东持有公司5%的股权,通过竞价交易每3个月减持公司1%的股份,那么一年内不考虑大宗交易的减持方式的情况下仅能减持公司4%的股份。原本一次性可以释放股票价格的下行压力,可能会在未来15个月连续给公司股价造成持续性的负面影响,成为股价长期偏离基本面的因素。而且,“小额多次”的减持方式对股价的压力不一定比“大额单次”的方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