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从2008到2017,中国影子银行是这样发展起来的(3)

2017-06-07 08:52:43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这项业务真正得以开展是在2012年年中,当时证监会极大地扩大了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的业务范围。券商和基金公司开始轻松扮演第三方角色,成为连接信托公司和理财产品的桥梁。

2013年3月,银监会对商业银行非标信贷资产规模设置了上限。所谓非标资产,既有信托贷款和信托受益权,也包括其他名目的资产。此类资产可被重新打包成投资产品,再出售给客户。2013年3月25日,银监会发布《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称“8号文),要求实现每个理财产品与所投资资产(标的物)的对应,做到每个产品单独管理、建账和核算;理财资金投资非标的余额在任何时点均以理财产品余额的35%与商业银行上一年度审计报告披露总资产的4%之间孰低者为上限。

为应对监管,多数银行主要采取如下两种做法:其一,做大理财资金分母,扩充投资非标额度;其二,以机构间“互买”、“过桥”等方式,将超额非标从理财账户向自营账户转移。然而,形势从2013年4月开始峰回路转。债市“打黑”、清理银行间债券市场丙类账户,要求同一金融法人的所有债券账户间不得直接交易且不得第三方过券,流动性偏紧。同年5月开始,市场利率大幅向上。在6月中上旬市场资金面恶化的情况下,央行还分别于4日、6日、18日、20日发行央票70亿元、110亿元、20亿元、20亿元,显示其态度。6月6日,农发债未招满,光大银行“违约门”传闻袭来;隔夜Shibor三天飙升495.8BP,交易再次出现延时。最终,“钱荒”以央行重新释放流动性维稳收场。

而说到2016年四季度的这场“钱荒”,又要引入一个新的概念——委外。

在经济下行压力下,银行此前依靠存贷差为主的盈利模式面临日益严峻的考验。手握巨额资金的银行,面临着2014年开始的低利率环境,自然顶着巨大的资产配置压力。让钱“生出”更多的钱,是委外爆发的最大动力。

其实,银行委外业务的兴起,与近年来城商行和农商行的理财及自营资金规模的加速增长息息相关。这些银行自身团队的投资能力与其拥有的巨额资金并不匹配,委托投资成为必然选择。然而,同样是投资债券,委外机构的杠杆率高于银行,加杠杆也成了他们在低利率环境下增厚收益的捷径。海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姜超认为,银行总体的与债券相关的委外规模在4~5万亿。按表内表外看,表内基金投资约9000亿,表外理财委外3~4万亿;按资管产品来看,公募基金委外1~1.5万亿,券商资管委外1.2~1.3万亿,基金专户1.6~1.8万亿,基金子公司和私募基金等不到1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