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从2008到2017,中国影子银行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2017-06-07 08:52:43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从2013年的“钱荒”,再到2016年年末的债市巨震,中国的影子银行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不容小觑。

其实,从2008年开始,中国的影子银行就已开始酝酿。那么它究竟缘何异军突起?那些所谓的通道业务究竟为何产生?当年美国的影子银行又是怎样的呢?

影子银行2011年起激增

影子银行狭义的定义是指银行所有表外的投资,主要由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构成,广义上还包括一些非金融机构的委托贷款、大型企业对外贷款、民间金融及余额宝等互联网理财产品。上海高级金融学院(SAIF)金融学教授、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钱军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影子银行共同的特点之一在于监管套利。任何国家对获取存款的银行和金融机构都会严加监管,尤其针对表内资产。因此,监管套利就是指银行与金融机构,在不违规或者不明显违规的情况下,开展业务获取利润。

数据显示,2011年四季度,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尤其是中小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开始激增。但与此同时,中小银行存款规模则于同期出现下滑,并发行了更大规模的理财产品。

钱军分析称,影子银行尤其是理财产品在中国大规模兴起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首先,存款利率管制和贷款利率自由化。过去很长时间,银行存款利率受相关政策限制不能超过某一上限,使得银行的存款利率和市场的实际利率存在较大差异,这就为套利提供了空间。尽管2015年10月24日起,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但央行仍公布存贷款基准利率。

其次,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银行存贷比(LDR)不得超过75%,简单的理解就是银行吸收100元存款最多只能放贷75元,而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为利差,存贷比限制的存在影响了银行业的利润水平。

再者,中小银行和四大国有银行间存在激烈竞争。在相同的存款利率下,中小银行吸收存款能力弱于四大行,中小银行为提升竞争力和市场份额就会发行理财产品尤其是发行利率较高的理财产品,这同时也带动了四大行参与到理财产品的发行中。

总结而言,2008年开始的信用扩张、监管套利和同业竞争共同催生了理财产品激增的局面。钱军表示,2008年开始的信用刺激正是以银行新增贷款形式注入实体经济为主。刺激之后,由于放贷量扩大,四大行需要吸引更多的存款来迎合存贷比的要求,而随着本地存款市场竞争加剧,中小银行存款流失,又被迫通过发行理财产品来吸储。

1234...全文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