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这个平台成了中国企业“出海”利器,但人才仍是短板(2)

2017-05-16 15:14:04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第三,帮助企业“集体出海、抱团取暖”,有效增强了应对风险的能力,有利于争取所在国优惠政策。合作区改变了企业各自为战的局面,实现抱团出海,加强了我国企业对当地政府、社会的整体影响力,提升了话语权,形成了“避风港”,有效抵御了可能面临的政局动荡、社会安全和政策变动等风险。

(二)多形态功能服务平台

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虽然没有固定的发展模式,但是从各个园区的发展情况和主导产业来看,为中资企业提供了多形态的功能服务平台,具体可以划分为以下五类:

第一,市场寻求型。该类型的合作区企业拥有特有的生产技术优势且国内市场已经进入成熟期。而合作区的东道国自身市场需求大,且相关生产要素成本较低,有利于中国企业的专业化生产和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企业品牌效应,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例如巴基斯坦海尔-鲁巴经济区,以家用电器制造业为主。

第二,出口导向型。该类型的合作区以出口加工贸易为主导产业(如纺织服装和家具等行业),园区所在东道国在国际贸易中关税偏低,产生的贸易摩擦相对较少,也较少受到反倾销反补贴的限制,例如俄罗斯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

第三,资源开发型。该类型的合作区以东道国特有优质的自然资源和能源为基础,吸引着中国因资源短缺而发展受阻的企业。中国企业在进入该类合作区时会考量东道国资源禀赋的程度、牵头企业和当地政府间关系的密切程度以及劳动力成本,例如俄罗斯托木斯克木材工贸合作区和赞比亚中国经贸合作区。

第四,技术研发型。该类型的合作区为企业提供学习东道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机会。中国企业在该类型园区通过聘用当地高素质的劳动人才和科技人才,学习和吸收当地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从而优化投资企业的产业结构,提升整体实力,例如韩国韩中工业园。

(三)产能合作与社会责任

境外经贸合作区契合所在国发展诉求,是我国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全球产业布局的重要承接平台,为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创造空间,有力地推动了装备“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非洲、东南亚地区资源丰富,并处于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对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需求旺盛,国内优势产能转移过去有广阔的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