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准备金政策的韩国经验与中国选择(4)

2017-04-09 20:00:47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准备金率调整时点的探讨

如果韩国的经验可供参考,那么,我国的降准窗口可能在何时开启呢?

我们在此前的研究报告中曾指出,中韩历史均显示,在外汇占款持续下降而央行仍维持高准备金率的情况下,商业银行苦于长期资金失血,不得不依赖定期存单等负债渠道。这种负债结构的扭曲说明,外汇占款下降和高准备金率并存的情况难以持续。

如果商业银行负债结构的扭曲程度,反映了外汇占款下降与高准备金率并存的不可持续性,我们可以通过商业银行负债结构的变化来推测降准可能发生的时点。

由于缺乏1988年10月前韩国存款性银行负债结构的数据,这里仅考察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韩国准备金政策变动对存款性银行负债结构的影响。在韩国,存款准备金率在1990年2月达到峰值。当时韩国存款性银行负债中,以定期存单、对央行负债、外债和信托账户为代表的非存款资金来源占总负债的比例约14.7%。1990年3月至1996年初,韩国央行在外汇占款显著下降的情况下,仍维持准备金率不变。由此,在高准备金环境下,这一比例上升到接近20%的水平。1996年4月至1997年2月,韩国央行三次下调准备金率(当时也恰恰处于存贷款利率逐渐放开的背景之下)。随后,存单、对央行负债、外债和信托账户之和占存款性银行总负债的比例也开始明显下降。

在我国,外汇占款在2014年5月达到峰值,此后开始进入总体回落通道。从2014年5月到2017年2月,外汇占款累计流失了5.6万亿元人民币。在此期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累计下调3个百分点,大致释放流动性3.6万亿元人民币,剩余约2万亿元长期限的流动性缺口,是通过短期的公开市场操作来进行弥补的(面向政策性银行的PSL,对其他商业银行来说,仍然是只能以拆借等方式获得的短期资金)。如果考虑经济发展带来的新增货币需求,这一缺口就更高。央行资产负债表数据显示,在2014年1月到2016年12月这段时间,央行外汇占款共计下降约5.0万亿元,而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的规模提高了6.4万亿元。这意味着,对于2014年1月以来外汇占款下降的流动性平补,央行几乎完全是以短期公开市场操作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