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准备金政策的韩国经验与中国选择(2)

2017-04-09 20:00:47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然而,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新兴经济体的劳动力成本上升,贸易顺差往往出现收窄。这将导致外汇占款增速下降、基础货币投放出现缺口。此时,央行需要相应下调准备金率以释放流动性。

因此,以韩国经济发展历程中准备金政策的变化为鉴,或许能帮助我们理解我国货币政策的走向。

准备金率调整幅度的探讨

在上世纪,由于外汇占款的变化,韩国央行的准备金政策出现过两轮较大幅度的调整。

第一次调整出现在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自1975年至1977年,韩国央行的外汇资产快速积累。其间央行外汇资产同比增速平均达到了181%。为对冲超额的外来流动性,韩国央行于1978年2月至4月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使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达到了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图1)。

我们根据韩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规模、货币稳定账户规模和需要缴纳准备金的存款规模估算了当时韩国的实际准备金率水平。在1978年6月至1979年12月这段时间是韩国总体实际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最高峰,其大致稳定在21.0%左右,十分接近中国准备金率的峰值,即2011年6月的21.5%。

1978年后,韩国央行外汇资产增长明显放缓。1978年至1981年,韩国央行外汇资产的平均同比增速大幅放缓至18%。外汇占款下降使韩国基础货币投放出现缺口,商业银行的经营压力日益增加。韩国央行在《韩国货币政策》一书中指出,长期的资金短缺和贷存利差收窄,加剧了银行的盈利压力。面对这种情况,韩国央行意识到,需要采取措施缓解银行的盈利压力、增加金融机构对资金管理的自主权。为此,1980年1月和9月韩国央行两次大幅下调准备金率。以定期存款为例,定期存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1978年下半年的20%大幅下降到1980年9月的10%。这一举措使1980年10月至1981年6月的实际准备金率稳定在约10.6%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