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杠杆上的增持:股东以数倍杠杆推动巨额资金(4)

2017-04-07 07:20:49    上海证券报  参与评论()人

王丁辉把多年积累下的3亿元作为启动资金,押上所持有的融信租赁全部股权,拉上寿光晨鸣一起,加入两个信托计划,最终撬动30亿元资金,其杠杆比例之高可想而知。

事实上,这种“层层嵌套”的运作模式并不少见。中珠集团在增持中珠医疗时,就先认购了兴津浦鑫13号,后者又投资于云信增利42号,最后由云信增利42号在二级市场上完成增持。据披露,兴津浦鑫13号的优先级与一般级的比例不超过2:1.

“即使是产业大佬,动辄亿元的增持资金也不是随随便便能拿得出来的,为了尽可能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利用资管计划,甚至多层方案撬动数倍资金,对完成增持非常必要。”有市场人士告诉记者,除此之外,相关股东在增持后,还会将所获股权质押,实现资金部分回笼。

例如杭州文心,在通过文心1号完成对金桥信息首次举牌仅20天后,就将最新持有的1183.44万股股份,悉数办理了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质押的原因是“为补充企业流动性资金需要”。

警惕风险

“对公司看好,买入并长期持有”的模式一直被市场所称道,但如果加入高比例杠杆、动用巨额资金,一旦出现市场波动,这些杠杆对持有人,甚至其他市场参与者都将带来不小的风险。

“高杠杆的使用无疑是受到背后利益的驱使,部分产业资本、资金方为了提高回报率,不惜放大数倍的杠杆,只要股价上涨,其很容易实现可观收益。他们敢于如此操作,往往是基于对行业的理解和公司的熟悉。但如果发生‘黑天鹅’事件或市场出现快速调整,其难免要承受补仓甚至爆仓的风险。”上述市场人士称。此前,ST慧球曾经的实控人顾国平,就是倒在了杠杆的过度使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