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前有通达系和顺丰,进击中的优速如何夹缝突围?

2018-05-27 10:31:17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但优速在流量入口相对弱势,“通达系”在阿里巴巴(阿里)生态内占据优势,京东、苏宁以自建物流为主。

获资本青睐的优速,在前后夹击市场环境中,开启自己的突围。

大包裹

相对优速,很长时间内,业内更看好快捷。

2013年初,吴传龙收购重组快捷,并亲任董事长。作为“桐庐帮”重要成员,他曾为申通、中通快递(中通)重要股东,为了入股快捷,吴传龙选择出售上市前的两家快递巨头股份。据国家邮政局旗下《中国邮政快递报》2014年报道,吴传龙斥资近5亿元,以解决快捷运营问题。

2015年6月,快捷搬入上海青蒲区的新总部,总面积近100亩、建筑面积达5万平米,有快捷员工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该总部成本接近亿元,且开业时,“通达系”创始人均亲自出席。“如果快捷不是这么迅速出事,桐庐帮一定会拯救快捷。”前述员工说。

优速则完全是另一番局面。2009年末,余联兵自筹了一笔钱,加上别的资金,再拉上股东,以几千万元完成了优速的起网。

在快捷高速运转的2015年,优速陷入集体性反思。除去2012年盈利外,优速在2013—2014年连续性亏损,决策层到了不得不去复盘的地步。在2015年9月,优速确定了向大包裹转型的路径。

值得注意的是,优速转型同期,“通达系”依旧在高速增长路上,优速不得不转型,实质上,错过了淘宝带来的快递风口。

“我们是在2013年5月跟当时的淘宝进行合作,但优速实际上还是做商家起家的公司,重点在B2B,这个期间也在融合,做了两年多,在2015年的时候,我们就觉得做起来就比较吃力。第一,网络的覆盖部分没有通达系高,第二个问题,是商业件跟电商件之间的冲突,员工有的愿意做有的不愿意做。”余联兵道。

“内部冲突”,短期看是利润率的问题,长远看,是优速对自己的定位及出路。在当时,淘宝件已陷入价格战,商务件利润相对较高,那时,优速已处于亏损期。“有的想进(电商)有的想退(电商),所以,这一进一退之间就形成了掣肘,我们在2015年开始,就在寻求竞争因素的出路,经过近十个月左右的时间,探讨出转型大包裹的定位,因为商业件特别是工厂件起家的公司,或者说到门店配送的这些公司,相对电商小包裹它的货物是比较大的。”余联兵如此解释大包裹逻辑。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