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债转股进展扫描:四大突出问题浮出水面(2)

2017-07-21 11:25:04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从目前已签约的项目情况看,国企是本轮债转股企业的主体,占总签约规模的比重高达98%。而企业所在的行业集中在钢铁、煤炭等产能过剩较为突出的领域,尤其是煤炭行业比重最大,占总签约规模的近一半。

根据测算,前十大煤炭企业与前十大钢铁企业在其行业中的产能占到了行业的一半以上,有息负债总规模分别为6000亿元和9000亿元,资产负债率分别达65%和75%,净资产规模分别为8000多亿元和不到6000亿元。如果转股规模过大,银行将成为企业大股东,甚至是第一大股东,于银行、企业来说都不利。

2016年9月2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国发[2016]54号)及其附件《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标志着市场化债转股的正式启动。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6月9日,本轮债转股共签约56个项目,涉及45家企业,签约规模7095亿元。但成功落地的项目只有10个,涉及金额734.5亿元,仅占签约规模的10%左右。

从目前已签约的项目情况看,国企是本轮债转股企业的主体,占总签约规模的比重高达98%。而企业所在的行业集中在钢铁、煤炭等产能过剩较为突出的领域,尤其是煤炭行业比重最大,占总签约规模的近一半。

“本轮实施债转股的初衷本来就是期望降低产能过剩行业的杠杆率,钢铁、煤炭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最为突出,因此,债转股集中在这两个行业也在预期之中。”一位经历过上一轮债转股的资产管理公司(AMC)高管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上述AMC高管向记者算了一笔账:若债转股主要针对产能过剩的行业,尤其是煤炭、钢铁领域,根据测算,前十大煤炭企业与前十大钢铁企业在其行业中的产能占到了行业的一半以上,有息负债总规模分别为6000亿元和9000亿元,资产负债率分别达65%和75%,净资产规模分别为8000多亿元和不到600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净资产中还包括流动性差的无形资产和法定重估增值部分等资产,这就意味着,如果转股规模过大,银行将成为企业大股东,甚至是第一大股东,于银行、企业来说都不利。“因此,本轮债转股合理的转股规模应该是4000亿~1万亿。”这位AMC高管称。

此外,金融机构作为债转股参与的重要主体,目前已有包括五大国有银行、城商行、AMC等陆续加入,截至目前,无论是从签约规模还是签约项目个数上,建设银行都独占鳌头,工行排在其次。不过,根据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近日发布《2017: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下称《报告》)显示,超过一半的商业银行受访者认为,新一轮债转股对化解银行不良资产压力的作用“效果不大”,而在针对“受访者所在单位对新一轮债转股的态度”问题上,有近六成的银行受访者选择“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