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金融工作会议将定调监管竞争到监管协调 从降杠杆到稳杠杆(9)

2017-07-14 08:58:01      参与评论()人

3.3 继续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加强央行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各国监管协调加强,央行上收宏观审慎监管权力。我国宏观审慎政策的探索与创新在国际上走在了前面,宏观审慎监管在我国陆续落地、不断完善,央行监管职能不断强化。

根据财新等媒体报导,7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将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在“一行三会”之上设立金融协调委员会,该协调委办公室设在央行,以有效发挥央行在宏观审慎管理中的主导作用。

我国2016年起将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从资本和杠杆、资产负债、流动性、定价行为、资产质量、跨境融资风险、信贷政策执行情况七大方面对金融机构的行为进行多维度的引导,真正意义上实行“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两者相互补充、强化,旨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防范系统性风险、引导金融资本流向实体企业等。

更为严厉的是,央行于2017年一季度评估时开始正式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范围,表外理财的扩张将直接受央行监管,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表外业务风险的管理。这也进一步表明了监管层去杠杆、严监管的政策意图。

3.4 统一监管标准

统一监管标准是大势所趋,是消除监管套利的前提条件。在资管行业,统一资管业务监管标准有利于掌握资管机构的真实风险组合和资产配置情况;提升监管政策的执行力和监管效率,防止监管套利;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引导资金脱虚向实,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2017年7月4日中国央行发布《2017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中,以专题的形式对资管行业的业务类型、合作模式、存在问题、未来规范发展的方向做了详细论述。就统一资管监管标准,要求分类统一标准规制,逐步消除套利空间。通过建立资产管理业务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完善政策工具,从宏观、逆周期、跨市场的角度加强监测;同时对同类资管产品适用同一标准,强化功能监管和穿透式监管,消除套利空间,以此遏制产品嵌套导致的风险传递。强化建账、核算要求,使产品与投资资产存续期相匹配,统一同类产品的杠杆率。对各类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实行平等准入、给予公平待遇,限制层层委托下的嵌套行为,抑制通道业务。加强“非标”业务管理,防范影子银行风险。建立综合统计制度,为穿透式监管提供根本基础。未来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将按照统一标准、消除套利、穿透监管、打破刚兑、逐步整改、规范统计等方向开展,影子银行全面监管时代到来。